学校首页
生活报:中国水下机器人奠基人、哈工程大学教授徐玉如院士病逝
享年70岁 师生网上缅怀致哀
作者
周际娜
来源
生活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2-02-19

分享

18日,记者从哈工程获悉,2012年2月17日11时53分,又一颗科学巨星陨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下机器人奠基人,著名潜器与水下智能机器人技术专家,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玉如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0岁。

提到徐玉如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学生无不知晓。这位老院士一直被视为哈工程的旗帜性人物,也是该校最有声望的教授之一。17日,当徐玉如院士逝世的消息传出,哈工程的学生们十分震惊,纷纷在微博、人人网转发并留言哀悼这位学界泰斗。当晚11时30分,一位在线的哈工程大三学生刘瑶告诉记者,她的人人网被刷屏了,大家哀声一片,所有的人都在为失去这样一位大师级的专家而感到惋惜。“徐老一路走好”、“祝您在天国得到幸福”等一系列的悼念之词,都在传达着哈工程师生对徐玉如院士的缅怀之情。

徐玉如院士长期从事潜器及深海资源开发系统设计研究与教学工作,在学术上取得卓著的研究成果,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关于“水下智能机器人”研究的成果。

我国“水下智能机器人技术”的研究,是在“八五”期间开始启动的,这是一个跨部门预研重点项目,也是跨多个学科的一个大项目。从1987年开始,徐玉如教授便成为项目组的主要成员,参与制定了我国无缆水下机器人的发展规划。徐玉如教授和水下机器人的缘分绵延了三个“五年计划”,可以说,水下智能机器人技术是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智能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开创者邓三瑞教授当初在选择徐玉如接手主持“八五”以后的研制工作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徐玉如不乱吹牛”。从事科研工作四十余年,徐玉如院士一直秉承科学精神,自始至终治学严谨,绝不夸大其词,也不弄虚作假。他的一位同事回忆说,“项目论证也好、报奖也好,包括申报工程院院士,徐院士带领研究团队对材料进行斟酌与推敲时,始终本着:做了什么就写什么,行就行,不行就算了,绝不吹嘘,这点令大家非常钦佩。”

同时,徐玉如院士的敬业精神也格外令人动容,尽管年事已高,而且重病缠身,但科研任务紧时,徐院士仍坚持带领研究人员一起在实验室挑灯夜战,连周末也不休息。他的一位学生感慨道,“徐教授总是忘我的工作,顾不上自己的身体,他完全是被累死的啊!”

今天,水下机器人技术不仅是未来战争争夺信息优势、实施精确打击与智能攻击、完成战场中特殊作战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受到西方军事大国高度重视,更是海洋研究、海洋开发和水下工程的重要技术支撑,受全世界的关注。但在项目研究之初,徐玉如和他的同事却面临着潜入的海底容易走失,以及系统仿真、局部环境定位、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等尖端技术难题。

“十一五”期间,“智水IV型”水下机器人研制启动,2005年,该机器人经过湖、海测试圆满完成了集成系统的试验考核,实现了中远程自主航行、自主水下探测目标、自主布放目标和自主采集海洋环境信息,通过了国防科工委组织的技术鉴定,取得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和重大突破,总体性能和技术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徐玉如院士

徐玉如院士生于1942年7月,江苏省泰兴市人。 1961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学习, 196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在哈尔滨电子仪器厂、湖北江山机械厂、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工作,历任技术员、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等职务。2003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玉如院士致力于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科学技术研究四十余年,在潜水器总体、船舶操纵与动力定位、水下智能机器人、微小型水下无人航行器等技术领域的系统集成、水动力分析、总体设计和动态仿真等关键技术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多项填补空白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防科学技术奖、中船总公司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

徐玉如院士治学治教严谨、学术造诣精深、学术成就卓著,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科技和教育事业,为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深受业界同志、学校教师和学生爱戴。

编辑:U3_meitigongcheng  审核:U3_meitigongcheng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