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新浪网:哈工程校友随“蛟龙”出征远赴印度洋
作者
佚名
来源
新浪网
点击数
521
更新时间
2014-12-02

分享

搭载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向阳红09”25日从江苏江阴出发,远赴西南印度洋执行第二、三航段任务,哈工程4位校友叶聪、唐嘉陵、陈云赛、张奕随蛟龙出征。

这是两位哈工程校友、潜航员学员陈云赛、张奕的第一次正式出海潜航。校友陈云赛表示,他对水下潜器的探索源于哈工程,感谢哈工程让他找到了可以奋斗一生的职业兴趣和方向。从学生时代开始,他就曾在科创竞赛中设计水下潜器,科创的过程让他对潜水器深深着迷,现在能有机会成为潜航员驾驶蛟龙探海,他觉得很骄傲,未来,他希望自己有机会改造潜器,他对自己选择的这份事业充满了热情和信心。陈云赛的晕船反应比较小,他说,在哈工程随课题组老师出海做科研的经历使他对海上生活并不陌生,适应得很快。陈云赛与母校感情深厚,离校后他也一直关心着学校的发展变化,直到出海前两天,他还在浏览学校主页,关注学校的发展。在校时,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当年徐玉如院士在生病住院期间,还曾打来电话,亲自过问他的学业情况,这让他深切体会到一位科学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将自己对深潜事业的未尽之情延伸到对年轻一代海洋人的期盼之中,这种情怀一直鞭策鼓励着他时刻不忘记要用自己不懈的努力与奋斗为海洋强国贡献一份力量,成为让母校骄傲的哈工程校友。

哈工程校友张奕与其他潜航员学员在无锡为这次出海进行了2个月左右的备航准备。她说,无论是在蛟龙号的设计单位还是深海中心,她都能遇到很多哈工程的校友,这让她觉得非常骄傲。母校6年的船舶海洋工程专业学习给了她一个很好的平台和起点,使她在看文献和资料时对里面的名词和专业内容更加容易理解。从入选潜航员开始,她就非常期待一次真正的下潜任务,第一次在水池中下潜时,当舱盖关闭,水渐渐没过舷窗时,她感觉很新奇,心里告诉自己:这次是来真的了。她介绍,在水池下潜时,蛟龙号非常平稳,但她知道真正下潜深海的时候,除了海面布放时的剧烈摇晃,她还将经历舱内温度从夏天到冬天的变化。回忆起第一次随船出海的经历时,她说,船上96人中,只有她和另一位女潜航员学员,以及一位记者是女性。上次出海一共40余天,出海最初她很兴奋,工作之余常到甲板上去看美丽湛蓝的大海,但是出海20多天时,她也和其他第一次出海的海员们一样,开始感觉不适,特别是遇到台风时,她一听到船上开饭的声音就会觉得没有胃口。度过这个阶段后,她很快顺利投入到船上工作中。

根据计划,2014-2015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分为三个航段,今年6月至8月在西北太平洋开展了第一阶段的调查任务。第二、三航段于1125日从江阴起航,20153月返回国内,历时4个月,将在中国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探区开展下潜任务,主要任务是在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探区开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热液微生物生命过程及基因资源潜力研究,着重发挥蛟龙号近底高精度取样和测量的独特技术优势,提高蛟龙号技术性能和作业能力,完善作业规程;继续培养锻炼业务化运行所需的工程保障队伍和科学家队伍,进一步探索公开、共享的国家级大型深海装备运行机制。此次任务共有13名科学家参加科考,是科学家人数最多的一次。一同出征的潜航员学员共42女,哈工程校友陈云赛、张奕在列其中,同时要承担部分工程技术工作。

本航次也将是蛟龙号距离最远、航渡时间最长的一次航行。试验母船向阳红09预计20151月返回毛里求斯路易港补给,并将从毛里求斯前往调查海区开展第三航段的调查任务,预计20153月返抵青岛。

向阳红09远离港口、深赴大洋,即将失去手机信号前,校友通过微信再次感谢对学校在他们备航期间的采访与关注。作为母校的毕业生,他们也一直关注着学校的发展和变化,深切期盼和深深祝愿着母校不断发展壮大、为祖国船海领域做出更大贡献。他们表示一定不辜负学校期盼,圆满完成此次出海任务,为祖国深海事业做出贡献,为母校争光。

新闻链接:http://hlj.sina.com.cn/edu/campus/2014-12-02/094485122.html?qq-pf-to=pcqq.c2c

 

 

编辑:U3_meitigongcheng  审核:U3_meitigongcheng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