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哈尔滨8月11日消息(记者迟嵩通讯员金声)10日,第八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2019年国际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邀请赛暨第四届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会议在哈尔滨开幕。来自澳大利亚、巴西、中国、克罗地亚、丹麦、法国、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韩国、挪威、葡萄牙、俄罗斯、新加坡、乌克兰、美国等16国的百余位海内外院士、船舶设计大师、大学校长、专家学者等汇聚哈尔滨工程大学。近60家高校、研究所等单位的近600支队伍携作品角逐新概念创意设计类、航行器设计与制作类、舰船模型智能航行类等六大类赛事。参赛国家、高校、作品和人员的数量均创历届新高。
黑龙江省副省长孙东生,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李长印,船舶设计大师、大赛评委会主任杨葆和,校党委书记高岩,党委副书记、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组织理事长夏桂华出席开幕式。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海洋学会、教育部海洋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组织等主办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等协办单位,哈工程作为承办单位的代表,以及来自澳大利亚、巴西、中国、克罗地亚、丹麦、法国、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韩国、挪威、葡萄牙、俄罗斯、新加坡、乌克兰、美国的百余位海内外院士、船舶设计大师、大学校长、专家学者等参会。
本届大赛主题为“海洋创新合作共赢”,设置新概念创意设计类、航行器设计与制作类、舰船模型智能航行、名舰名船模型仿真制作、船模竞速、帆船模型竞速六大类比赛项目。
高岩致欢迎辞。他说,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自2012年首次举办以来,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关心指导下,在各主办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已发展成为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层次最高、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学生竞赛。本次大赛同时得到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组织的助力,在大赛同期首次举办国际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邀请赛,播撒下交流互鉴的种子。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组织成立4年多来,在国家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黑龙江省政府,以及各相关国家政府部门的支持下,理事单位和观察员单位数量不断增加,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在促进和加强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领域交流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为我国船海领域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创造了广阔的国际合作空间。哈工程在船、海、核领域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是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哈工程将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推进与国际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和世界知名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在船、海、核领域国际前沿科技合作方面力争取得更加实质性且富有成效的成果,为广大关心海洋、有志于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建功立业的青年学子搭建开放、创新、共赢的交流合作平台,共同为船海领域的科技创新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组织副理事长、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副校长基里尔致辞。他说,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组织汇集了20余个国家的70余家成员单位和观察员单位,在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发挥协同创新作用,合作方向包括通用设计、流体力学和结构力学、能源发电技术、水下和全海洋深度技术,最重要的问题是保护海洋环境、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北极和南极等。哈尔滨工程大学在创新和培养精英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其大力倡导和积极努力下,搭建了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交流和学习的平台,祝愿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组织再创辉煌,大赛圆满成功。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李国安致辞。他说,大赛秉承崇尚科学、实践求知、锐意创新、面向海洋、服务国防的宗旨,致力于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海洋意识,引导大学生树立开拓创新、刻苦钻研的精神,在促进高校学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项行业发起、政府指导、高校参与的大赛,已发展成为本行业青年学生和科技人才创新实践、展示成果的重要平台,赛事的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本届大赛由船舶设计大师杨葆和研究员担任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并邀请葡萄牙工程院院士卡洛斯教授、挪威科学院院士王木泉教授等多名外籍专家参加评审,海内外大学生同场竞技,进一步展现了大赛的国际化进程。大赛各主办单位齐心协力,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发挥着各自的积极作用,共同致力于为我国船海行业的繁荣发展和深化交流不懈努力。
哈工程学生颜帅代表全体参赛选手宣誓。
与会领导及专家倾倒“彩沙”,启动大赛。
来自哈工程的向晶今年是第二次参加该项赛事,今年他们的参赛作品是用于探测未知领域的水下机器人。据他介绍,其参赛机器人作品针对尺寸进行优化,具备自行侧倾一定角度的能力,便于穿过海底特殊地形,同时机械手设计为大尺寸、可收回的结构,提高了抓取效率同时不影响整体尺寸。机器人还搭载双目摄像头用于探测。“大赛的设施很完备,流程简洁清晰,大大方便了我们作品的调试与展示,相信我们这次的作品会有优秀表现。”
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的参赛选手伊万介绍,哈尔滨工程大学与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校际之间有着广泛的交流合作,赛事为中俄高校在该领域的交流搭建了良好平台。
大赛评审团规格也格外引人注目。评审团由卡洛斯、王木泉2位国外院士,杨葆和、周国平、彭戈、李小平、刘文民、范模、张锦岚、胡震8位船舶设计大师,陈映秋、方书甲2位首席专家组成。据大赛副秘书长、哈尔滨工程大学团委书记史波介绍,主观评分赛事评委以企事业单位技术专家为主,高校教师评委参与客观评分赛事。
大赛期间,在紧张的赛程之余,哈工程还举办有船舶工程学院开放日、大赛嘉年华等活动。
原文链接:http://hlj.cnr.cn/htpxw/20190811/t20190811_524726623.shtml?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