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12日哈尔滨工程大学举办的第四届海内外青年学者“兴海”论坛,论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20个国家和地区的118位海内外青年学者们。
哈工程党委书记高岩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指出:当今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深度调整,国家经济增速换挡,建设海洋强国、造船强国、核工业强国、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及哈尔滨新区规划建设等一系列战略需求,既为学校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也对学校办学质量尤其是支撑国家战略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实现办学战略目标,学校坚定不移地推进“人才强校”第一战略,着力构建‘三海一核’特色学术人才队伍,努力造就一批站在行业高端、引领学术潮流、具备战略建议能力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一批能够协同行业力量、组织重大创新的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一批能够瞄准学术前沿、突破行业关键技术的优秀创新团队,一大批学术潜力充足、能够支撑未来发展的青年后备人才。
他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赋予了高等教育新的历史使命,这就意味着高校必须发挥好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特殊作用,推进高等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努力在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伫立潮头,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前提。学校衷心希望各位青年学者借本次论坛的机会进一步加深对哈工程的了解,加强同学校相关学科团队和教师的交流,更加欢迎海内外广大有识之士能够积极加入我校的发展和建设。学校将会为来校工作的英才提供优越的工作环境、广阔的发展平台、丰厚的福利待遇。
校长姚郁对来自海内外青年学者表示欢迎,他向在座的青年学者介绍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历史沿革、学科规模以及办学优势。哈尔滨工程大学66年来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国防需求,形成了鲜明的“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办学特色,现已发展成为我国船海核及相关领域重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基地。进入新时代,国家实施海洋强国、造船强国、核工业强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等强国目标与学校特色优势学科高度契合,为学校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学校急需一大批高水平的人才补充到师资队伍中来。
他提出哈尔滨工程大学作为一所行业特色型大学,学校以国家和国防重大需求为牵引,整合自身学科优势,打造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船舶动力、海洋信息、先进核能与安全4个学科群,构建主干学科、支撑学科和基础学科相互支撑,“小核心、大外围”的特色学科体系。秉承“始终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以国防需求为第一需求;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的使命,源源不断地为国防领域输送大量人才。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在国家相关战略领域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欢迎各位青年才俊敞开胸怀投入北方这片热土,来到哈尔滨工程大学,共同为实现海洋强国的梦想、为黑龙江省的振兴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其后交流会上,5位因兴海论坛结缘哈工程的科研工作者与大家交流入职哈工程的感想。入职三年18篇SCI论文,王鹏飞是一位在科研路上不断进取的青年学者。“回到哈工程有两个原因,一是我身为一个东北人有为建设东北做出贡献的夙愿,二是我从校长姚郁身上看到了做事的激情,这让我非常触动。”王鹏飞如此说道。他非常感谢姚校长在他答辩前给予的帮助,并在此之后拒掉了其他学校的邀请毅然选择了加入哈工程,选择在这片土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随后他分享了自己加入哈工程后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介绍了迅速壮大的科研团队。在讲话的结尾,王鹏飞也发表了他对未来的看法。他坚信科研路上一定是成功与挫折并存的,在国内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他希望大家能够坚定信念,一起把哈工程建设为一个拥有鲜明学科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重振哈军工的雄风。
之后船舶与工程学院的王经博,自动化学院的王烨,核学院的王翔,以及人文学院的刘久也依次分享了他们入职哈工程的心路历程与科研生活。
在入职哈工程的几年里,他们感受到了哈工程浓厚的学术氛围、为能时刻接触到国内顶尖而兴奋;有人喜欢上了学校美丽风景、庄严建筑和热心的师生。大家都能在哈工程为人才准备的良好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位置,为学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
中国教育在线记者也对与会学者进行了现场采访,“在国外永远是替别人做事,回国内是做一番自己的事业。”就读于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大学的博士后李曌斌怀着这样一番热忱,将哈尔滨工程大学作为了回国的第一站。李曌斌的研究方向是海洋n次是从团队的一名同学那里听说哈工程举办兴海论坛的消息。此前我曾经和哈工程的团队有合作研究,这次我提前联系了数值水池方面的专家段文洋专家,希望能加入他的团队。参加这次论坛的主要是青年学者,比起留在国外安逸的环境里,我们是想做一番事业的。回国来希望找到一个发展空间,施展抱负。听到学校领导介绍哈工程的时候,我觉得这所学校的办学目标和我的想法非常契合。”
来自法国勒芒大学的90后博士于晓阳表示,“我本科就是在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水声学院,参加论坛后,更深的体会到学校为青年学者提供了非常优越的工作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么好的时代下,有机遇也有挑战,回国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11日下午和12日将进行“兴海论坛”的学术报告和各分论坛学术交流环节。大会根据各位参会代表的学科和研究方向,设立了12个分论坛,分别是船舶与海洋、力学、动力机械、自动化、水声工程、计算机、通信工程、材料与化学工程、数学、物理、经管、人文、马克思、外语。
兴海论坛在召开前,学校采取多渠道、多手段开展广泛的宣传工作,通过国内外知名媒体发布论坛通知,向广大青年学者介绍学校的人才政策。为来校工作的英才提供优越的工作环境、广阔的发展平台、丰厚的福利待遇。为加强双一流建设,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学校每年拿出150万举办“兴海”论坛,参会者学校统一安排食宿(免费);受邀参加“兴海论坛”青年学者自订机票,学校予以报销往返机票。对于新进青年讲师,学校提供20万元年薪(税前),并在安家费、购房补贴、科研启动金等方面给予待遇支持。
原文链接:http://heilongjiang.eol.cn/hlj_news/201905/t20190511_16583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