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供暖在北方地区是件大事,尤其对于最北省份黑龙江来说。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关系广大群众温暖过冬。”4月29日,黑龙江省核学会核能供热论坛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行,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刘福的发言引起专家的共鸣。与会专家围绕“核能供热发展”主题,就如何发展清洁能源,转变能源利用方式,纷纷献言建策。
本次论坛由中国核学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哈尔滨工程大学主办,黑龙江省核学会承办,北京核学会、黑龙江省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哈尔滨吉程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协办。论坛由黑龙江省核学会理事长、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夏虹教授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于俊崇、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乃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刘兴民、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张洪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陈耀东、哈尔滨工程大学阎昌琪教授为论坛作报告,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夏桂华、中国核学会秘书长于鉴夫等人在论坛发表讲话。
据介绍,核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核能的和平利用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核能技术已经渗透到能源、工业、农业等各个领域,如何利用好核科学技术,成为当前面对的极为重要的问题。我国北方冬季频繁出现大范围长时间雾霾天气,对人们日常出行以及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其中,北方冬季雾霾严重的主要原因是燃煤取暖。黑龙江省是我国三大核电装备生产基地之一,拥有多家涉核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和生产实力雄厚,对核能供热能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同时对促进地方经费发展也能发挥积极作用。
在气侯变化、能源问题凸显的今天,发展核能供热势在必行。中国核学会秘书长于鉴夫说:“作为清洁安全、低碳高效的能源形式,核能不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颗粒物,非常适用于治理雾霾。按照我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的承诺,以及清洁供暖发展目标,核能供热技术正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关系雾霾天能不能减少,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农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内容,是必须要做好的民生工程。此举也是\"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和\"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的一项重要举措,
目前我国主要供热方式为集中供热和分散供热两种,其中集中供热的热源主要以热电联产和区域锅炉房为主,所使用的燃料仍以煤炭为主,每年消耗煤炭超过5亿吨,引起能源结构和产业升级形势逐日严峻。
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黑龙江省核学会理事长夏虹表示,核能作为高效的清洁能源,正是改善供热环境的先驱力量。核供热堆具有良好的固有安全性,系统简单,运行可靠,同时可节省远距离输送的昂贵费用。黑龙江有半年的采暖季,冬天的空气质量比夏天要差很多,空气能见度低,严重影响居民健康状况。当前化石能源储备下降,核能发电是转变能源利用方式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我国的核能发电只占4.2%,很多人还是谈核色变,所以召开这次论坛另一方面也希望起到核科普的作用,从工程应用、概念设计的角度探索核能安全高效利用的途径,提高核能应用的公众接受度。
作为第21届中国科协年会召开前的一次学术活动,核能供热论坛结合黑龙江省核能供热发展需求及前景,依托专家智库资源,有利推动了黑龙江省核科技创新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黑龙江省核学会将在未来打造成为黑龙江省核领域的决策支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交流的平台。
原文链接:http://www.stdaily.com/02/difangyaowen/2019-04/30/content_7636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