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220所高校首聚哈工程 把脉来华留学教育发展
作者
金声 王一勇 迟嵩
来源
央广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8-06-09

分享

央广网哈尔滨6月9日消息(记者迟嵩 通讯员金声 王一勇)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时代,怎样开展与我国国际地位、教育水平相适应的留学生教育工作?怎样为国际学生提供“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品牌项目?如何使国际学生在华学得好,回国用得上,发挥好作用?6月8日,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第四届来华留学工作研讨会在我校启航剧场召开。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220所高校和教育厅的360余名代表围绕“提高来华留学教育核心竞争力”主题展开热烈研讨,把脉新时代来华留学工作的发展路径,打造来华教育的国际品牌。

2018060923233711.jpg

 

当前,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地国家,急需建立与我国国际地位、教育水平相适应的来华留学教育和服务体系,打造一支来华留学教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学科群,以更好地培养既掌握专业知识又通晓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知华、友华、亲华的国际使者。在这样的背景下,会议吸引国内教育部门及相关高校的广泛关注和踊跃参与。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赵灵山、副秘书长周燕,教育部国际司留学处主任科员刘彦青,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淑云、国际处处长张大铸等国家部委及省厅领导,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姚郁、副校长张志俭出席会议。

姚郁介绍了学校发展历程、来华留学工作情况,重点阐述了我校依托优势学科平台,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目标的来华留学发展理念和具体实践。王淑云介绍了近年龙江来华留学工作发展情况,她表示黑龙江省来华教育将服务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发挥地缘优势,打造省域教育特色。赵灵山全面解读了来华留学教育政策及未来发展指向。

张志俭以“协同合作全面提升留学生培养水平”为主题,同与会代表重点交流了“校企政联合培养,产学研协同育人”留学研究生培养机制,实施方案和实践经验。北京语言大学学生处副处长马小垒、全国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副主任宋凯、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人才研究总监李庆、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笪志刚,分别以“质量认证与来华留学事业的发展”“企业海外人才需求与来华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球留学趋势变化下来华留学的发展”“朝鲜半岛局势变化与东北亚地区来华留学工作对策”等为题进行主题发言,为新时代来华留学事业发展提出具有代表性和引领性的对策和方案。

与会代表还分别以“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与新时期来华留学事业”“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建设”“国情教育与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展开交流及探讨。

经过研讨,会议达成“质量是来华教育发展生命线”的共识,各校要以提高来华教育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在稳步扩大规模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教育质量,规范管理机制,优化学员结构。各校要依托优势特色学科,抢抓机遇,创新思路,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各自发展实际,建设若干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来华教育品牌项目。

哈尔滨工程大学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不断提升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关系,共建孔子学院被评为“全球先进孔子学院”。学校将来华留学教育作为国际化办学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双一流”建设和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哈尔滨工程大学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项目实施高校,通过全力推进特色优势学科发展策略、加快建设涵盖本硕博的全英文授课专业、持续调整招收留学生学科布局、加大留学生教育投入、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等举措,使留学生培养规模和质量稳步提升。2017年学校长短期留学生来自98个国家,突破1500人次,学位留学生达到48%;先后有4门课程入选来华留学全英文授课品牌课程;作为试点单位顺利通过国家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学校成为“中国政府原子能奖学金”项目首批委托培养单位和内陆省份中首家“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项目委托培养单位。学校以国际情怀和全球担当,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努力成为构建高质量来华教育体系的实践者、贡献者和先行者。

本届“来华留学工作研讨会”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哈尔滨工程大学承办。作为来华教育各高校交流的重要平台如今已成功举办四届,对促进来华留学事业发展,整合来华留学行业资源,推动高校“双一流”建设,提升高校国际教育品牌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 乔仁慧

原文链接:http://hlj.cnr.cn/cczl/20180609/t20180609_524264172.shtml

编辑:金声  审核:U3_meitigongcheng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