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健楠: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专业的大四学生,学校宣传部新闻中心视频部主管。承担学校新闻摄像、部分宣传片、专题片拍摄制作等任务,在校期间完成了百余条新闻、参与12部专题片的拍摄与制作,累积视频拍摄3TB,时长7665小时。承担学校军训等大型直播活动的导播任务。曾获学校“优秀学生干部”称号;黑龙江省教育电视台协会视频大赛一等奖;雪雕大赛优秀志愿者等荣誉。
临近毕业,郭健楠扛起摄像机,用一个月时间,拍摄一部时长8分38秒的专题片《夜幕下的哈工程》,以报答母校的培养之情,给自己大学的成长交上一份纪念作品。专题片发布后,点击量超过100万,省、市电视台纷纷来采访这位扛着机器在校园里跑了四年的郭健楠。
一棵找到了土壤的好苗
热爱摄影的郭健楠从小就很喜欢钻研。三年级因为妈妈同意他如果考第一名就给他买一部相机,他就真的一努力,拥有了人生第一台相机,从此与摄影摄像结缘。
刚考上哈工程,宣传部视频部招收摄像学生记者,从小在摄影方面已经有了漫长的积累一下子找到了自己发挥特长的舞台,成功入选,从此一干就是四年。从学校的新闻报道到学校大型专题片制作,在老师的培养带领之下,他有了一个系统学习的平台,四年打磨,他终于成为哈工程最牛的学生导播。
记得刚来到视频部不久,学生记者换届,学长离开后,老师很看好这个肯钻研能吃苦的学生,让他承担了视频部工作。老师没找错好苗子,凭借着对摄影的热爱,他吃了很多一般孩子吃不了的苦,学了很多专业方向的技术,在工作中学习、摸索,逐渐学会了使用新闻摄像机、电影摄像机以及单反相机进行拍摄。从视频拍摄的技巧,到直播,再到现在自己可以制作属于自己专题视频,他拍摄的东西越来越成熟。《夜幕下的哈工程》成为他大学四年为自己完成的一部杰作。
一部苦乐自知的巨作
干摄影专业人都明白,一条几十秒的新闻拍摄与制作过程可能需要几个小时,而且一段8分钟的专题片,就可能要花一个多月去策划、录制、剪辑、制作。很多来采访的郭健楠的记者,作为摄影同行,看到他的拍摄过程都不禁感慨郭健楠的职业精神。
《夜幕下的哈工程》展示了哈工程特有的夜景,带有军工色彩底蕴的教学楼耸立在纵横交错的柏油路上,学子们来回穿梭在图书馆、21b教学楼、宿舍楼之间,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追寻着自己的梦想。视频中夜幕下的哈工程华灯璀璨、宁静祥和。让忙碌的工程学子看到了自己母校最真的夜。这个视频从构思策划到制作完成,他大约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为了拍到天色渐晚、华灯初上的美景,他每天从黄昏时刻开始工作,一直拍到深夜十点左右收工。为了找到能拍出最美镜头的至高点,他带着学弟爬遍了校园附近的高楼,他在学校附近的文化家园的小区围着楼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找入口,小区电梯需要有门卡才能上,他就站在外面等有人开门。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可以到32层楼顶的楼梯,他和学弟阮鑫杰搬运着庞大的拍摄机器爬楼梯到32层,小心奕奕地跨到顶楼。十月的哈尔滨已经很凉,楼顶无遮无挡的风更是又冷又硬,为了完成需要的镜头效果,他们就在凉爽的秋风中瑟瑟发抖、聚精会神地等待了三个多小时,从天亮一直拍到夜黑,等摸着黑回到办公室,拿手机手都冻得不好使了,拍摄出去一趟艰难,不拍回满意的镜头,郭健楠舍不得回来,但二十几岁的小伙子正是能吃能睡的年纪,他们回到学校,食堂早就没饭了。但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回来,郭健楠心里很满足。
为了赶时间,郭健楠那一段时间,白天上课,休息时间拍摄,晚上就去编辑室剪辑视频。宣传部的老师没有不认识他的,大家对他留在编辑室不下班已经习以为常,入夜,当最后一波加班的老师也离开大楼的时候,6楼编辑室的依然灯火通明。对着屏幕一帧一帧地看自己拍回来的镜头,时间不知不觉就会过去,有时候觉得眼睛看得发花,身体几乎撑不下来,空荡荡的大楼好像只剩一个寂寞的自己,但他就是舍不得放下编辑机。这段视频发布后被网络疯狂地转载,点击量超过100万时,他看着生活了四年的母校在自己的镜头里呈现出如此美丽的画面,好像一切辛苦都很值得。电视台的记者纷纷找到郭健楠采访,每次记者们来,他就像看到了同行一样亲切,总有一种对这一行当的苦乐自知,惺惺相惜之情。
一个停不下来的轮子
郭健楠大学四年就像一个停不下来的车轮,经历了太多这样的日日夜夜,他的课余时间不是在拍摄任务就是在编辑室,他经常走路吃饭也会不自觉地构思和完善作品细节。他是个非常有责任感的人,视频拍摄过程中,他通常连个电话都不接。出摄影任务总在学习之余,四年里,郭健楠经常在早上六点,同学们睡得正香的时候就扛起摄影机去出新闻任务了。拍专题片需要的设备比较复杂,有时候他徒步三公里,扛着40多斤的拍摄机器奔走在校园里。出完任务匆匆赶回到教室上课。最长的一次拍摄哈工程科学营活动,他一跟就是7天,因为太累,拍摄中他几乎感觉失去了意识,四年里,他无数次去学校启航剧场,但几乎从未坐着看过演出,因为拍摄任务永远要站着完成。
下了课,他再第一时间跑到编辑室去剪片子,一干就干到深夜。经常为了完成一部视频的后期剪辑,他十几个小时不离开编辑室,有时候干到一半放不下,他就干脆饭也不吃,实在夜深了就干脆在编辑室里睡一会儿。四年里,寒假、暑假、国庆、中秋这些本应回家陪家人的假期,他几乎都用来蹲点捕捉镜头,做后期剪辑了……
家人得知了,怕他耽误学习,也心疼孩子的身体,不同意他的选择。但他还是无法放下自己正在进行的工作,摄影已经成为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年中,他的最辛苦、最快乐的回忆都来自摄影,已经难以割舍。
随着新媒到来,哈工程学生大型网络多机位直播第一人,他开创了哈工程的直播事业,这都得益于学校给了他施展才华的平台和允许他在错误中成长的宽容。他从零做起,一点点总结经验,不断失败,不断学习,到现在学校所有的大型网络多机位直播和大型视频的制作都是由他完成的。由于资金的限制以及不完美的网络环境,给他的直播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不断琢磨,反复研究,有一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一夜未眠。直播过程中,也让他带动了一大批学生记者。
他参与大庆马拉松、伊春马拉松等赛事直播,并担任起点飞手;参与2017年央视春晚哈尔滨分会场录制等活动,并担任无人机飞手,这个直播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直播共持续15天,哈尔滨的冬季寒风刺骨,由于需要他在室外拍摄,冻得快麻木的他还不小心造成胳膊骨折,但他继续坚持拍摄......
2017年高校科学营哈尔滨工程大学分营精彩剪辑,2017年哈尔滨工程大学招生宣传片,2017年第九届国际雪雕大赛专题纪录片等都是他的作品,其中,2017级哈工程本科生军训汇报大会直播收视率达到20万,评论共700多条,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看到了自己孩子的表现,这使他很欣慰。受领导、师生、广大校友认可。被广大观众不断转载。
每年工作获得的助学金交完自己的学费还剩下不少,黑龙江省每个大的城市都已经跑遍了,上海、广州等城市经常去。大学三年,作为随队记者,他几乎走遍了全中国各个城市。导播等职务都熟能生巧。但是他依然在这个岗位忙碌着。当他被问到:“你该做的都做了,该体验的都体验了,为什么还在这么忙碌着”的时候。他说:“我也曾想过放弃,因为我的身体,因为我的学业,但是因为留恋老朋友;因为我爱我的事业;因为传承,为了能把我的这些技能传授给学弟学妹们为了当我毕业以后,能够有人继续我的事业,为我的母校制作出更加美丽的视频,我没放弃。要没有母校得平台,没有老师们的谆谆教诲,我是不会有如今的成果的。所以,我继续着。”郭健楠说的引人深思,的确,传承是哈工程的一个特色,正是传承了哈军工的军工因素,我们现在的学校才有现在的特色。身为一个军工后裔,郭健楠无论是在技能上,还是在做人上,都应该点赞。他也确实做到了,作为导播,他教学生记者如何去拍视频,如何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原文链接:http://heilongjiang.eol.cn/hlj_news/201711/t20171116_15670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