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黑龙江晨报:研究水下机器人的哈工程大四学生刘衍峰
作者
宫玉范
来源
黑龙江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6-06-07

分享

探知神秘的海底世界、拍摄梦幻般的水下婚礼、对船底进行焊接维修……利用水下机器人,这些想法都能实现。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大四学生刘衍峰就是研究水下机器人的创业者。

他与小伙伴组建海风智能水下机器人公司,借助机器人将人类活动的极限无限放大。科技让一切想像成为可能,也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有趣。

A

通过一次比赛让他看到商机

刘衍峰从小喜欢动手动脑。考入哈尔滨工程大学后,他的这项特长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大一他参加了学校的科研创新团队,动手制作水下机器人。大二他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海洋航行器大赛,获得特等奖。

那次比赛除了荣誉,带给他的还有创业的萌动启迪。不少老师、评委、参观者问他,哪里可买到他们的水下机器人。刘衍峰摇头:“这只是个参赛作品,还没进行实质性转化。”从众人惋惜的语气里,刘衍峰看到了商机。他与小伙伴当即决定,加入创业大军,将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依靠哈工程大学生创业联盟,刘衍峰很快组建起团队并确定转化方向,首先依靠技术优势做工业型水下焊接机器人;其次进军娱乐服务行业,承接水下婚礼、浪漫婚纱照航拍,另外还可以对目标进行探测跟踪、辅助科考。

B

“大块头”赛前“瘫痪”了

队伍的组建仅仅是创业的开始,一个个困难接连而来,躲不开也逃不掉。

2015年,刘衍峰与小伙伴去青岛参加比赛。因水下机器人是个敏感脆弱、体重有100公斤的“大块头”,他和小伙伴决定将它随身携带。三四个小伙子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它抬进中国海洋大学分校区的宿舍。大家都希望它能不负众望大显身手,谁知赛前它竟“瘫痪”了。有同学不知所措,有同学灰心想要放弃。刘衍峰召集大家开了一个会,他说:“这一路我们都非常辛苦非常小心,这么关键的时刻,它坏了,谁的心情都不好,但是我们理性分析一下,它不可能出大毛病,所以我们要动手排查、修理,不能因为一点问题就自暴自弃。”8月,那是青岛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湿热的空气让大家喘不过气。宿舍里没空调,几个年轻人挥汗如雨,一个零件一个零件排查。排查到第3天凌晨一点,他们终于找到了问题———电机坏了。人生地不熟,他们坐车到青岛市里要两个小时。找到电子大市场,与人讨价还价,再带回崂山校区,他们花了整整一天。所幸这一次修好后,“大块头”再没“耍脾气”,比赛得以正常进行,并最终获得二等奖。

C

最累的是每天无数次把它推下水

做各种数据测算,大家需在两个实验室之间奔波。两个实验室直线距离1000米,抬着它走实在太累了,大家就上网给它买了辆 “专车”。刘衍峰和小伙伴用“专车”推着它,走过宿舍、食堂、教学楼,很多同学都认识它。

这还不是最累的,最累的是他们做水下实验,先将“大块头”推下水,然后一边用操纵杆操纵,一边观察机器人的反应,记录数据。几分钟后,大家再把它拖上岸,做细微修正,再推下水再拖上岸……最多时,一天内他们要重复十几次这样的动作。实验做到最后,每个人都筋疲力尽。

有半年时间,他们每天都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

最初,水下焊接大家采用的是湿法焊接,即在有水环境下作业,但机器人湿法焊接效果并不理想。在苗玉刚老师带领下,大家进行技术改进,最终成功攻克难题,并获“局部干法水下焊接机器人”专利。机器人水下焊接有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罩,水下作业环境问题解决了。哈工程也成为继天津大学之后,国内少有的几个掌握水下焊接技术的高校之一。

D

起死回生的深刻教训

在常人印象中,“大块头”就像鱼,不但是游泳健将,而且还是潜水高手。但实际上刘衍峰说,它也怕水怕得要命,一点极细微的漏水都可能导致“大块头”患大病。

一次,在设计“大块头”的水密舱盖时,大家出现失误,高估了水密舱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结果“大块头”被推下水后连连“呛”水。他们发现异常赶紧将“大块头”打捞上岸,这时密封舱已经进了水。大家一下傻了眼,赶紧七手八脚“抢救”。

他们将“大块头”拆解晾晒,希望它还能继续使用。但渗水的严重程度超出了他们预期,大部分元器件泡水后只能报废。

没钱没经费没备品,怎么办?几个人分别拿出自己的零花钱,又向家里要了一些支持,凑足4千元钱买回原材料,又花了3个月时间才自己动手重新把“大块头”组装上。

“大块头”起死回生,这留给刘衍峰一个深刻的教训,那就是做科研来不得半点马虎,任何细微的疏漏都可能是致命的。现在做科研做调试做测算,刘衍峰更加小心细致。

E

最大的收获

是学会学习方法

因科研创新能力突出,刘衍峰被保送哈工大读研究生。9月份,他就将去哈工大航天学院报到。谈及将来的打算,刘衍峰说,他想一边创业一边读研。目前,他们的水下焊接机器人已完成测试,前不久它成功焊接了一块钢板。水下机器人完成后期的升级和改良后即可面市。水下拍摄机器人也已完成整体框架搭建,设备正处于研发中。刘衍峰说,水下机器人就像一个平台,上面可以搭载很多功能,随着大家科研能力的提高,相信团队还会研发出种类更多的机器人,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有趣。

谈到自己这几年的收获,刘衍峰说,最大的收获是让自己学会了一种学习方法。他的本专业是力学,但水下机器人涉及多学科,不光是他擅长的机械和结构,还有他不擅长的控制和编程。为此,他进行了大量自学,课余时间找相关书籍,自学控制原理和C++语言。为解决湿法焊接技术缺陷,他反复查阅文献资料。刘衍峰说,这个过程让他学会了学习,人的一生中很多知识都是自己没学过不知道的,只要掌握了学习方法,便能在很短时间内将新知识学习

原文链接:http://epaper.hljnews.cn/cb/20160605/201801.html

编辑:U3_meitigongcheng  审核:侯万龙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