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一场面向未成年人的模拟法庭活动在哈尔滨市香坊区人民法院审判庭内开展。本次活动由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与哈尔滨市香坊区人民法院联合举办,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专业20名本科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来自哈尔滨市第35中学、前进小学、电工小学的近百名师生代表现场旁听。



本次活动将普法课堂“搬”进法院审判庭,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次“零距离”感受司法权威的沉浸式体验。模拟法庭选取的案例改编自一起真实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模拟法庭流程规范、内容贴近青少年认知,具有极强的典型性和警示意义。庭审过程严格依据法律程序进行,“审判长”“审判员”“公诉人”“辩护人”“被告人”及“法定代理人”等角色各司其职,法庭调查与辩论环节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完整呈现了案件审理的核心要素。当“被告人”在最后陈述中表达深深悔意时,旁听席上的中小学生深受触动,切实感受到了法律的庄严与触犯法律的严重后果。一名来自哈尔滨市第35中学的学生表示:“这次经历让我直观地理解了法律的威严,明白了违法行为的代价,增强了要做一个守法公民的决心。”

此次活动充分体现了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治人才方面的实践教学成果。模拟法庭的所有角色均由学院法学专业各年级本科学生担任。为了模拟法庭能够呈现最好的效果,在法学教工党支部书记刘沫茹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认真进行了案例研读以及模拟预演,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学生们穿上法服,走上法庭,深刻感受到了法律职业的神圣与庄严,责任感与使命感油然而生。担任“审判长”的2021级本科生寇功振表示:“在庄严肃穆的法庭环境中完整呈现庭审流程,面对真实的青少年观众,是一次极具挑战性的实践锻炼。这不仅检验了我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更加深化了对法律职业精神的理解与敬畏。”

此次活动也是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教工党支部与香坊区人民法院家事少年审判庭党支部的一次党建共建主题活动,是党建引领下双方深化合作、资源共享、协同育人的一次重要实践。香坊区人民法院家事少年审判庭为活动提供了典型案例、实务指导和场地保障,体现了司法实务部门支持法学教育、延伸司法服务的社会责任。此次模拟法庭的效果得到了法院的高度认可,双方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未来将进一步探索“法学教育+司法实践+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