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第十四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智能系统—人工智能校长论坛”在北京举行,该论坛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哈尔滨工程大学承办,我校《智能系统学报》编辑部协办。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作为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本年度共有53个项目和个人获奖。智能系统—人工智能校长论坛作为该典礼的学术论坛,汇聚6位国内知名高校校长,交锋观点,碰撞思想。我校船舶数字与智能研究院院长夏桂华担任论坛主席,夏桂华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吕金虎共同担任论坛主持人。

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宗本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吕金虎教授、安徽大学校长孙长银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乔俊飞教授、重庆师范大学校长王国胤教授以及夏桂华教授分别就各自领域围绕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分享最新学术成果,共同交流创新难点及发展趋势。
本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成就奖获得者、《智能系统学报》副主编徐宗本院士作题为“大模型的极限理论:试论大模型的信仰”的报告,从理论上深度剖析大模型信仰起源与发展,引发现场各行业学者的深入思考。

编委吕金虎教授以“工业互联网赋能智能制造”为题,介绍了工业互联网的国内外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并从协同感知、控制与调度三个方面展现了智能制造方面的重要进展和典型应用。

编委孙长银教授以“从Try & Trial到ABCDE的具身智能:理论跃迁与协同进化”为报告题目,对具身智能的认知与演进做了系统梳理和生动讲解,也对其在大语言模型、车辆协同等方面的实践应用做了展望。

副主编夏桂华教授以“船舶数字与智能技术及应用”为题,从船舶数字孪生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状况、软件架构以及技术应用三个角度展示了我校在智能船舶领域的研究内容,同时对更安全、更经济、更环保、更高效的新一代智能船舶技术做了展望。

编委乔俊飞教授以“城市固废焚烧智慧运行控制”为题,从城市固废污染治理现状、发展及挑战和其实验室的智慧解决方案三个方面汇报了目前全球固废污染的基本情况以及迫切的智能化需求,同时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固废焚烧领域应用的重大意义。

领域编委王国胤教授以“多粒度认知启发的智能计算”为题,由浅入深地介绍了多粒度认知计算的学术思路形成历程和未来研究方向,并以特殊儿童脑认知与康复为应用实例,展示了人工智能应用的温情与重大社会意义。

人工智能校长论坛作为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的重要分论坛之一,由《智能系统学报》编辑部协办,从智能系统主题论坛到中国人工智能弱势分析座谈会再发展到人工智能校长论坛,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五届。本次论坛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线上观看人次近4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