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人实践中践行哈军工精神
作为哈军工的传人,哈工程流淌着哈军工精神的血液,哈工程学子有权利也有义务传承哈军工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身处新时代,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与几十年前的哈军工时期有了巨大变化,如何以哈军工精神引领自己的发展方向,使自己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哈军工传人?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思考当初选择这所学校的意义。
12月13日,姚郁校长来到了我们机电工程学院20190714班,为我们大一新生上思政课,给我们答疑解惑,这对我来说可是个解决问题的大好机会。听着校长深入浅出、入情入理的分析与教诲,我心中的困惑逐渐被扫清,努力的方向也变得明朗起来。
为什么哈军工短短十三年历史,却能够培养出数不胜数的优秀人才?这归功于一代代哈军工人对于哈军工精神的深刻理解与切身实践。哈军工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践行着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以国防需求为第一使命,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的誓言。尽管时代在不断变迁,但身为哈军工人,我们的方向始终是明确的,那就是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看待个人发展,把个人价值融合到国家发展的洪流中去,急国家之所急,这才是对哈军工精神的真正传承与理解。
与此同时,一些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意识淡泊,过分追求回报。这反映出,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有些人正出现过分重视个人享受、失去奉献社会的责任感的问题。这种思维与哈军工精神的内核背道而驰。身为新一代的哈军工传人,我们要明白,过多的私欲杂念会牵制住人的思想,斤斤计较于一己私利的得失会让自己的心智变得劳累,进而失去潜心做学问的热情。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我们要理清物质回报与精神追求的关系,这决定了一个人能否在追逐理想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这不断引发我的深思:我该如何以哈军工精神要求自己的行为,真正成长为合格的哈军工传人?
身为一名学生,学习是我们面对的首要任务,但除去学生的身份,我们还有一个头衔——新时代的大学生。大学与我们经历过的中学时代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大学的主题是“学习”,但大学生活远不止于“学习”。每一位初入大学的同学都或多或少有些不适应,有的人步入到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犹如野马脱缰,自我放纵,放弃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有的人依然沿用了高中时代刻板的学习方法,不思科学创新,也难言体会到了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我们应该做的,是在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积极投身各种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如我们机电学院每年都组织的三下乡活动、由我们学院牵头举办的雪雕大赛等,从而提升自己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与素质,真正成长为一名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
在思想上,我们要传承哈军工精神,把个人发展与祖国进步相结合。我们光荣的校史上从不缺乏这样的丰碑,远至中国海军的第一代潜艇、第一代舰载计算机、航母建设突出贡献奖……近至全海深无人驾驶深潜器在西沙海域首次深潜1500米成功……一代代哈军工人始终将自己与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在奉献中自己的名字也为后世铭记,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提醒我,将来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陈赓受命创建哈军工”大型群雕矗立在校园里,校长的叮嘱依然在耳畔回响。我一定从自身做起,传承哈军工精神,练就真本领,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大学生!
心怀信念笃定前行
当年的陈赓大将临危受命,怀着为国效力的满腔热血,在北国这片沃土创建了哈军工。如今,作为哈军工传承的工程学子,我们在这里,努力将心中梦想照进现实。入学半年,初出茅庐的我们有着这样那样的困惑。临近学期尾声,姚校长一堂思政课让我们拨开云雾,看清前方的路向。
校长说:“人总是要有点信念的。”这句话将我带回到无数个高考前挑灯夜读的夜晚,多少次累到想要放弃却又咬牙坚持;将我带回到大学里无数张微积分的草稿纸旁,多少次被高数烦到头秃却又再次拿起被摔下的笔;将我带回到无数根因画工图而磨钝的铅笔前,多少次因大图熬得疲惫却又撑着眼皮用尺子丈量。这一次次的孤军奋战,在背后支撑我的不就是信念吗?
提及信念,可能很多同学会觉得老生常谈,似乎这是一个被反复咀嚼的词汇。但试问,步入大学以来,谁没有这样的时刻:面对专业课程的艰深复杂,半途而废的念头在脑海中一闪而过;在一次次挫折中,也会怀疑自己所走的路是否正确,为什么现实与梦想背道而驰。而在这些时刻,能支撑我们继续前行的也唯有信念。
那么,该如何拥有信念呢?不是所谓的先立一个“走一步看一步”的小目标,而是自己想要为之一直奋斗的东西,内心明确自己长远的规划,清楚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在大一的基础课目中,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来认识自己的专业,来了解自己的兴趣,来计划未来人生蓝图的雏形。
一直以来,我所抱持的信念正是:成功不会辜负向它奔赴而来的人。或许奔赴的过程崎岖坎坷,可是水滴石穿、绳锯木断,马不停蹄地追赶,所念隔山海,山海皆可平。一直以来,体育都是我的弱项,大一体质检测中的800米长跑曾一度让我想要退缩,正是心中的信念,让我在检测的前一周挤出时间去操场跑圈,正是心中的信念让我在检测时即便有些许体力不支,却还是坚持跑完了全程。
校长在课上问到:“当一个人缺乏支撑他走下去的东西时,他何谈以后?”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曾经一个班级的同学在多年后相聚,却只有两人还抱着初衷和信念依旧从事自己的专业。可见,在树立信念之后,更重要的是坚定自己的信念。
如何坚定信念呢?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要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作为机电工程系的学生,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程,还需要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比如自控能力。大学与高中学习最大的差别就是自主性的有无。当下我们青年所面对的外在诱惑太多,低头族就是最真实的写照。要想提高自控能力,可以先从很小的事情做起,每天坚持以达到量的累加,或者在我们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找到一定能够督促自己的动力。充实自己的过程正是向着信念前进的过程,正是不断坚定信念的过程。
当然,我们也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不断调整自己心中的信念与目标,否则很有可能走上好高骛远的歧路。大学生目光敏锐,善于接受新的事物,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我们走出校园,把握时代的大方向,在时代的召唤下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
哈军工之所以能在“一无校舍,二无教师,三无教材和设备”一穷二白的条件下成就辉煌、创造奇迹,就在于当年陈赓大将率领着一大批忠诚于党、矢志报国、有着坚定信念的老干部、老教授,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如今,新时代给予我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让我们乘风破浪,一往无前,我们更应以心怀信念,踏踏实实走好脚下的路,才能展望山海之远。
把握时代航向练就过硬本领
回望六十多年前的哈军工,在陈赓大将的带领下,一批来自全国各高校的知名教授,放弃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来到北国冰城,“边建、边教、边学”,在实验条件简陋、实验设备缺乏的情况下,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我国国防军事科技创下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创造了诸多“共和国第一”。究其根源,是他们主动投入时代的洪流,把握住时代的大方向。正如姚校长给我们上思政课所说:顺着时代的航道,方可御八面来风,驾舟前行;方可抗四方利绾名牵,不断求索。
光阴之风呼啸,新的时代已经来到,在这个海权争夺日趋激烈的时代,我国正致力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这对以船海为特色的哈工程而言,意味着时代的机遇;对于我们哈工程学子来说,正是吾侪报国时。由哈军工舰炮专业发展而来的机电工程学院近年来在机械强度与设计、水下作业技术、特种机器人技术、现代集成制造技术等科学研究中取得了丰硕成果。而身为机电专业的学生,我们更要顺应时代需求,努力学习,以满足时代对我们的期望与需要。
——2019071404黄程
作为刚入学的新生,我们在学业上有一些困惑,如专业选择的问题,究竟是干一行爱一行,还是爱一行干一行?我们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业生涯?机电专业就业发展前景是否不太好,我们该如何选择?对此,姚校长给我们上思政课时,以他自己的切身体会给我们作了入情入理的分析,一方面,本科阶段专业并非起决定性作用,未来会有很多种选择,不必把学什么专业看得太重;但另一方面,不论本科阶段学习任何专业,都要踏实认真学好,那是在培养我们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深造打好基础。
因此,无论学什么专业,学好该学的,做好该做的,结果一定不会差。这让我明白了,在大学生涯中,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严谨自律,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科研要做到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在最基础的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里,应当懂得坚持,懂得踏实,唯有脚踏实地方能仰望星空,在这样一所学风正、科研强的大学里,磨砺自身,练好本领。
——2019071419徐彬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