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至12月1日,2019年“五四杯”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于启航活动中心阳光大厅举行。自动化学院捧得“五四杯”,动力学院、材化学院、船舶学院、经管学院获得“优胜杯”,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水声学院、材化学院、计算机学院、人文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船舶学院“基于矢量推进器的工程水域综合监测机器人”等6个项目获创新赛特等奖;自动化学院“低成本自适应垂直陀螺仪”等10个项目获得创业赛金奖。
年终岁末,一年一度全校性的科创盛会“五四杯”如约而至,本次的科创狂欢中又有哪儿些精彩看点呢?
创新铸就梦想
自古英雄出少年,每届的“五四杯”都会涌现出一批“科创才子”。今年的“五四”杯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自9月启动起来,共有4500余人、近1300件作品和项目参赛,最终168项作品进入创新赛决赛,146项作品进入创业赛盲审阶段,每个作品背后都寄托创作者无限的梦想。
动力学院的张进等5名同学的作品“一种用于多目标供能系统的太阳能黑体锅炉”获得大赛创新组特等奖。成员看准了节能环保的市场应用前景,利用专业知识共同研发设计该作品,运行期间无任何污染排放物,对自然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甚微。同时提高了太阳能光热转换的效率,利于节省不可再生资源,减少了设备的占地面积,有效地克服了传统太阳能集热设备的缺点。“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是人类未来节能环保工作的重要一步,我们研发的产品既要创造经济效益,又要为保护自然环境做出贡献,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就是我们的梦想。”张进说。
堤坝、电站、隧洞、管道等等,这些水面、水下工程的建筑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些工程需要随时进行检修、更换零件等,然而水下作业比陆上作业要面临更多的困难,有些是人类无法操作的。船舶学院2017级本科生张国桢等同学共同设计出一款智能水下工作机器人,可以用于海洋生物监测、堤坝及水面舰船船体监测、水下焊接、切割、水下排雷任务、水下采样等工作,机器人使用矢量推进,从而能够实现全自由度航行,“它能够代替人类到水下未知的领域去工作。”张国桢说。
“无人机自适应抓取投放系统”“生物医用TiNiCu合金热氧化工艺及其性能研究”“一种带水翼的无人节能水质监测船”等各种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作品在“五四杯”这个赛场上吸引眼球,令人赞叹。
搭建梦想的舞台
为鼓励全校学生都参与到“五四杯”科创赛事中,学校积极为同学们搭建展示才华、放飞梦想的舞台。
本届“五四杯”布展方式由以往的单独展间变为开放式布展,启航活动中心整个阳光大厅成为开放式大展厅,同学们可以跨院系、跨团队进行相互交流和学习,感受不同的创意和创新成果带来的震撼。
本次大赛的展板也给参赛选手耳目一新的感觉,展板统一采用电子版的形式,科技感、现代感十足,热切减少了海报和申报材料的数量,在学生中提倡节能环保的理念。参观者和评委通过扫描二维码的形式获取展品信息,通过网络评分系统进行作品评审,使整个评审过程更加透明高效。相比于去年“五四杯”注重作品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今年“五四杯”评审标准参照“挑战杯”评审标准,更加注重作品的完成度与应用价值。
答辩和路演环节,是“五四杯”的一大特色,各参赛选手介绍作品,从外到内、由表及里,作品的性能、使用领域、技术特色、难点重点,选手们在介绍时个个都是满腔热血,将每一件产品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评委们则认真聆听,针对创新点不时提问,选手们沉着面对、快速反应、思维敏锐、对答如流,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和赞叹。
精良的作品,专业的点评,精彩的展示……在路演过程中,来自不同院系的同学相互交流、相互切磋,一件件作品吸引着许多人停下脚步,驻足观看。决赛的现场充满着创新的魅力,闪耀着学子们思维碰撞的火花,洋溢着青春奋斗的气息。
灿烂征程未来可期
“五四杯”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已连续举办20多届,每次比赛可谓是创新创业的盛宴,大赛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搭建广阔舞台,发现和培育青年创新创业人才,传承特色鲜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品牌文化,营造学校学生创新创业良好氛围。
比赛虽然结束了,但科创之路才刚刚开始,未来征程,以青春相伴、奋斗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