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从事辅导员工作的10年间尤其是担任信通学院团委书记以来,我一直致力于两方面的探索,一是如何让团委这个组织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二是如何进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经过拼搏与努力,我们获得了校2006年“五四”红旗团委的荣誉称号,并作为学校唯一的推荐团委参加了省里相关奖项的评定。
特色求发展
作为学院就业工作的一线负责人,我深知就业形势的严峻和同学们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因此团委一直把学生科技创新和个性化人才培养作为共青团工作的重点。在学院党总支的领导下,我们确立了“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的理念,以优秀大学生科技社团建设和学生科技竞赛为载体,以基层文明单位项目建设为牵引,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主要通过校内、校外的一系列科技竞赛为引导,加大宣传工作和支持力度,使同学们远离一些不良嗜好,走上增加动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的道路上来,为以后的就业增加砝码。通过广泛的宣传和人力物力上的支持等一系列扎实而富有成效的工作,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工学周报》曾多次报道。
在科技创新的舞台上,我们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平台的作用。有了平台也就有了依托,我们的工作才有了可操作性。其中全国优秀社团“E唯协会”就是团委发起成立的一块重要科技创新平台。协会有会员1000多人,宽阔的实验场地,一流的硬件设施,优秀的指导队伍为同学们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可靠的保证。“E唯协会”航模航拍的工程化实施和常规化后,成为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中能力提升阶段的重要工程训练模块;从“E唯协会”中走出的科技创新标兵正在逐渐自主地承接一些小型科研项目,将学生科技创新引向更加广阔和深入的领域。
“成果吸引、低端介入、高端引领、系统构建”,我们的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滴滴汗水凝聚光辉岁月,2006年信通学院团委以绝对优势捧回校“五四杯”和优秀组织奖,有21项作品在科技竞赛中获奖。
人才出智慧
一个组织能力的强弱和每个成员工作能力的高低是息息相关的。精选队伍,组建和谐的工作团队也一直是我重点考虑的问题。班子成员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执行力强,团委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这届团委的平均分超过了85分,我主要想让这些学习没有后顾之忧的学生们干起工作来更加得心应手,同时在广大团员青年中有较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作为这支队伍的粘合剂,我与他们相处有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团委的工作效率也很高。我们进行了“爱心工程”的品牌建设,以感受、感恩、感谢、感动为主题举行一系列大型活动,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我们举办了哈尔滨工程大学感动校园年度人物评选,“感恩的心”母亲节征文活动,“感受我的大学”———信通家长校园行等活动。功夫不负有心人,活动不仅在学校中反映强烈,还得到了省市媒体的大篇幅报道,报道还延伸到获奖人物所在中学。这次活动带来的很多正面影响是我们也始料未及的。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