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各地市往往要举行一些咨询会,高校也要派人参加中学的咨询会和作招生宣传。这些直接与大学面对面的机会不能放过。对省内的大学不妨干脆到较近的大学去走走,感受一下校园里的氛围,看看那所学校的环境条件和学风。
向往届学生(即已上大学的学生)咨询其所在学校、专业的情况是很有效的办法,在填报志愿时听听中学老师的建议也是需要的。
三、有关专业选择的几个问题
1. 关于二志愿的填报
在填报志愿时,我们首先要强调的是第一志愿的重要性,因为多高校尤其是重点大学录取时,第一志愿就满额,根本谈不上第二或其他志愿了,所以填报一志愿时必须尽可能地参照相关院校近几年一志愿满额率等数据,争取一箭中的。
虽然第一志愿满额率较高,但也有些大学为了提高生源质量主动拿出一些名额招收第二志愿的考生,有部分院校第一志愿生源不足,要录取第二或第三志愿,甚至通过调剂、降分才能完成招生计划。因此,在第一志愿落空时,这些院校还可能在第二、三志愿还能给你一个机会。但填报时一定要讲求技巧,拉开梯度,慎重填报第二、三志愿。有两种常见的填报方法可以参考。
(1)政策填报法。就是要读懂各院校的招生政策,知道哪些院校明确规定不接受第二或其他志愿的考生,哪些院校可以接受第二或其他志愿的考生,那些院校留出指标专门招二志愿考生。承诺招二志愿考生的院校很少,掌握这些院校的信息后,将其作为第二志愿也不失为一种理想的策略,这就是政策填报法。但是千万要注意,这样的学校一般都规定二志愿的录取分数要高于一志愿一、两个分数段甚至更高;而且一般要减去一定的分数(10、20分甚至更高)来安排专业,因此考生要有足够的把握和思想准备。
(2)常规填报法。指第二志愿选择一些几年来生源不足的院校。这些院校主要集中在农、林、矿、油等院校,或者是边远地区、名气不大的院校。从录取分数看,如果连年压线录取,很可能就是这种情况。考生如果将其作为第二志愿的话,一旦第一志愿失手,第二志愿或许还能补救到位。
2.专业、地域梯度的“冷热”合理搭配
专业梯度是指在同一院校中的各个专业,在录取时形成的分数之间的差异,这种分数高低的差异就称“专业梯度”。
形成专业梯度主要的原因是“热门”与 “冷门”,即供求关系所决定的。也有的学校人为设立了专业级差,规定如果考生录取到第二或第三某专业,就要在考生总分中减去级差分数后,再和第一志愿的考生一起排序,按分数高低选专业。所以在处理专业的梯度中,要处理好“热门”与“冷门”的关系。一方面要敢于选择那些实力强、就业前景好的“热门”专业,但不能“一热到底”,如果第一志愿是“热门”专业,第二专业要填相对“冷一点”的专业。
地域梯度是指在同一批次录取中,由于各院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而形成了一种录取分数高低的差异。地域梯度这几年在录取中表现得很明显,如地处北京的院校,不管是本科还是专科,每年大部分院校的录取分数都偏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考生填报志愿时要对地域的差异有清晰地认识,并正确处理这种梯度。不妨把中心城市或沿海发达城市与中西部、东北地区相结合起来考虑,要使自己所填报的志愿在地域上要“撒得开”,不要把眼光仅仅盯在几个中心城市上。填报志愿最忌平行。在填好关键性的第一志愿后,其他志愿要保持合理的“落差”,不能是平行式,更不能是“爬坡式”或“波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