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厚积薄发 稳中求实——记材化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工作
作者
程玮璐
来源
工学周报
点击数
1090
更新时间
2008-11-27

分享

材化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科技活动,专门组成了科技活动小组,由院长助理乔英杰任组长,各年级辅导员任副组长,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科研活动。通过近5年来的积极实践,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坚实的后盾

两年来,材化学院的科研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材化学院成立了熔盐物理化学创新平台、生物医学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腐蚀与防护创新平台、新型水下电源研究创新平台、高分子手性体分离材料创新平台以及结构功能一体材料创新团队。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实验室被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始建设。高分子手性体分离材料创新平台还引进了诺贝尔奖提名者日本冈本佳男教授。依托平台,学院各个科技攻关小组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取得了极大的成果。仅2007年一年,全院发表论文220余篇,其中SCI52篇,居全校第一;EI检索62篇,ISTP13篇,出版著作2部,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申请专利45项,授权专利9项,国家自然基金上报30项,立项3项。可以说,学院在高水平论文及发明专利上占据了全校的近半数的比例。

为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材化学院形成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激励机制。对教师来讲,指导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被列入年底考核指标,学院承认其科研工作量,并承认教师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实绩作为晋升、评定职称的条件。对于学生来说,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完成任务,以及获得奖励的,视具体情况按不同分值记入学生的德、智、体综合考评。

同时,为了使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健康、长期地发展,材化学院制定了一系列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开展的措施、管理实施办法,在管理上对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实施予以保障,如:《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管理条例》、《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基金管理条例》、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立项申请的有关制度、《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实施细则》等。

拼搏的足迹

经过5年的厚积薄发,材化学院的学生科创工作已逐步形成了“政策统一、规范管理、完善指导”的氛围,成功搭建了服务一体化的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即组织网络结构一体化、科技内容一体化、保障体系一体化。

学院成立了在主管学生工作党总支副书记领导下,学院科技办、教务办、学工办、团委等有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负责学生科技活动的方向、政策、制度及协调工作;成立了由院长助理、博士生导师乔英杰教授为组长,各专业知名教授组成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指导小组和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成果评审小组,负责科技活动的指导、立项审批及成果的鉴定、评比工作;成立了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建立了以院大学生科协为龙头,以各科技小组(兴趣小组)为基本活动单元的三级组织体系。

大学生科协广泛开展学术专题讲座和学术竞赛,培养同学们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崇尚追求科学、追求真知,开发他们的潜在创新能力。同时,以科技小组、各协会为依托,开展专题研究和发明创造。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给他们提出问题,或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自己去选题。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自己多方面收集资料、查阅科技文献,自己动手写开题报告、做实验、搞制作。另一方面,根据学生或教师在课堂上的学习或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在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立项评审委员会的同意下,进行立项研究。

另外,材化学院积极探索新的科技创新模式,通过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深入工厂、农村,帮助工人、农民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如2006年,学院的青年志愿者服务团一行16人在党总支副书记付洪波的带领下赴大庆市蓝星石油有限公司大庆分公司进行实践活动,同学们与工程师就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交流并提出解决办法。学院积极利用共青团的桥梁作用,以与哈尔滨卷烟总厂团委的共建为契机,结合学院的专业优势,积极的与哈尔滨卷烟总厂科研中心联系,给学院师生提供社会实践和科研基地,进行科研合作与交流。目前,双方的相关科研负责人已经进行了深层次的接触,就部分相关方向的项目达成了一致。

出色的成果

老师们的成绩鼓舞了材化学子,有利的实验条件更激发了同学们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

2005年,材化学院刘志敏同学的《新型环保电动车助力系统超级电容》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夺得三等奖;2006年,王杰、黄耿涛同学的北京赛尔科技有限公司商业策划书获得了全国“挑战杯”铜奖。2007年,黄冕、贺海丽等40多名本科学生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项,在各大学术期刊上相继发表文章44篇;朱俊生、魏静、任金虎同学在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中荣获省一等奖;晏艳霞同学在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中荣获省二等奖,在国际数学建模大赛中喜获二等奖。

2007年,学院第一批学生科研立项重点型10项(项数全校第一),普通型8项,都已顺利结题,且成果丰富;2007年,第二批学生科研立项普通型42项,全校数量第一,学生参与科研比例60%以上。2008年,学院科技工作已崭露头角,学生积极性非常高,在第一批立项中学院申报56项,其中重大型24项,普通型32项。经审批,全校总计98项,学院确定11项,排名各院系第三。

在第十四届“五四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材化学院不仅在参与人数上远超往年,在作品科技含量上更是有大大提高,并以总数28项排名全校第四、取得了“优胜杯”。晁军党等的《直接NaBH4/H2O2燃料电池的研究》和李灵东等的《AZ91D镁合金表面复合涂层的研究》获得一等奖。此外,学院还收获了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鼓励奖。在2008年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中,材化学院共有28项参与立项,经评审,5项获得申报资格,居全校首位。

辉煌的明天

学院领导的支持、老师们的认真指导、良好的实验条件为同学们的科研创新活动解决了后顾之忧。随着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由原来的不足20%到现在的50%以上。材化学院进一步鼓励大一的学生投身到科技创新上来,由老师和高年级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这样,不仅能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还能增强他们对专业的热爱,为学风建设提供了保障。

曾经,学生们用智慧和汗水取得了属于自己的成就,如今,作为一个拥有雄厚底蕴、团结的集体,材化学院一定会缔造新的辉煌。

编辑:B_yuchangcheng  审核:B_lvyufeng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