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急剧下降,本科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这种严峻形势下,计算机学院领导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本科生就业工作顺利开展。针对本科毕业生实践经历少,缺乏项目开发基础等劣势,学院领导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采用了“培训+实习+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部分本科生顺利找到满意工作,为以后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打下良好基础。
一、 积极联系用人单位,争取学生就业主动权
计算机学院领导始终把学生就业工作放在第一位,珍惜每一次和用人单位合作的机会,确保和部分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5月份,魏校长一行去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平安集团信息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平安IT”)访问时,提出希望今后加强我校与平安IT的合作。7月份,平安IT策划了一个针对09年毕业生的《初期项目管理》培训项目,此培训是对高校现有理论课程的有效补充,平安IT将围绕参加课程的学生和其他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提前开展校园招聘活动,为学生提供就业、实习的机会。魏校长将相关信息转达至我学院,指出“有困难但意义重大”。学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及时和平安IT相关负责人取得了联系,协商合作事宜。经过两周精心策划,我院草拟了《关于平安IT暑期实习计划的实施方案》,该方案详细规划了宣传方式、学员选拔方式、课程安排及实习安排等重点内容,获得校领导及平安IT公司一致认可。
至此,我学院与平安IT正式开展合作,为我院学生了解项目开发管理流程,锻炼实践能力争取到宝贵机会。
二、 认真对待每项工作,巩固双方合作关系
计算机学院领导向来注重工作效率,对于和用人单位协商的每项事宜,都会认真对待,及时高效完成,从而,巩固了双方合作关系。
平安IT公司与我学院正式合作后,学院领导就积极开展每项工作。由于平安IT总部在深圳,相关负责人主要通过电话和邮件等方式与我学院联系。虽然相隔数千公里,但对于协商的每件事,学院都能如期完成。学院形成了“领导规划方案,学生工作干部传达实施”的工作机制。学院领导讨论出实施方案后,辅导员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传达给各班学生,并由班长负责督促完成。正是在这种工作机制保障下,从前期宣传、学生参与意向调查、课程开展时间地点选择等方方面面,我学院都做了细致的安排,我学院为平安IT负责人来学院选拔实习生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平安IT负责人到我学院后,对我学院的工作效率表示赞赏,无论是学员初选、课程讲授,还是实习生选拔等,每项工作开展都非常顺利。
正是这种积极的合作态度,巩固了我学院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关系,为进一步开展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三、 积极克服困难,保障合作深入顺利开展
当与用人单位的合作遇到困难时,学院领导总会积极应对,商讨合理解决方案,从而保障合作深入顺利开展。
平安IT与我学院初步商讨的暑期实习时间是三个月,然而,学院09届全体毕业生暑假期间须去中软国际无锡基地进行毕业实习,时长近二十天,无法保障学员暑假有足够时间去深圳平安IT实习。在这种情况下,学院领导与平安IT相关负责人及时取得联系,协商将实习时间延后,暂定为十月份。
所有09届毕业生从无锡实习返校后,随即投入到正常的学习中,由于每名准备去平安IT实习的学生,都选了数门专业任意选修课,部分课程11周开课,寒假前完成实习计划困难重重。学院领导深知这次合作意义重大,反复商讨解决方案,并和平安IT相关负责人积极沟通,最终定于国庆节后学员赴深圳平安IT实习,时长一个月。同时,学院也对将赴平安IT实习的学生提供照顾政策,实习返校后,可以正常参加考试,对于拉下的课程则由其在实习期间补上。
11月中旬,赴平安IT实习的学生返校,实习计划圆满完成。虽然他们错过了找工作的黄金时间,但是他们在实习期间表现突出,已顺利被平安IT录取。既没有耽误学习,又找到了满意工作,参与此次实习的学生们都感到受益匪浅。
学院和平安IT的初次合作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最重要的是,当遇到困难时,双方能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保障合作顺利开展。
四、 总结合作经验,拓展人才培养新模式
计算机学院和平安IT合作成功。一方面,学院为平安IT输入大量优秀人才,参与平安IT建设发展;另一方面,平安IT成为我学院合作单位,扩大了学院合作企业范围,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培训+实习+就业”这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锻炼自身能力,从而熟悉企业工作流程,便于以后适应工作环境。
通过参加企业培训,学生能够了解项目、项目管理的特性,了解知识体系的构成和使用方法,可以进行简单的工作分解结构的拆分,了解如何制定项目计划,了解如何评估项目风险,了解简单的项目管理方法及项目开发流程。
通过参与企业实习,学生可以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发掘自身管理潜质,开阔视野,并可以了解企业的需求,明确自身定位,使以后就业更有方向性。
实践证明,计算机学院施行的“培训+实习+就业”新模式符合学院自身特点,便于学生成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可以在以后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