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建宇,2015级船舶学院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本科生,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两次及校级奖学金多次、国家级奖项5项,省部级奖项2项,被评为省三好学生、校2015级优秀毕业生、校五四红旗团委标兵、校优秀共青团干部标兵,2018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现已保送至天津大学读研。
“梦想考个好大学”
任建宇出生于山西大同的一个农村家庭,父母常年无休,逢年过节也要为了生活忙碌。在任建宇的印象中,他和姐姐的童年少有父母的陪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任建宇身上得以体现,他小小年纪就懂得体谅父母,主动帮父母分担农活,喂鸡喂猪一手包揽,还和爷爷一起下到农田里捕捞龙虾卖钱。
村里不少同龄孩子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早早辍学务农,但幸运的是,他的父母一直很重视他们姐弟的教育。任建宇四年级时跟随父母从农村来到县城,虽然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但他发现身边的同学都很优秀。从那时开始,他更加清楚学习的重要性,“考一所好大学”既是他父母殷切的期待,更是他愈发坚定的梦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成为他学习生活的常态,到了高三,他如同打了鸡血一般更加努力,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十二点半入睡,看书、刷题,一边复习旧的知识,一边发现新的问题。冬天的夜晚尤其冷,他的双手冻得发胀,却依然坐在书桌前,攥着笔埋头苦学。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夏天,任建宇以优异的成绩被哈尔滨工程大学录取。
“唯一的想法是帮家里多减轻点负担”
高考结束的那个暑假,任建宇来到当地的一个家教机构做兼职老师,每天去给小学生补习功课。当他手握着刚刚发的工资,他体味到父母赚钱的不易,也希望用自己亲手赚来的钱为父母买份礼物,但他的父母摇摇头拒绝了,“这些钱是你辛苦赚来的,你自己留着慢慢花”。任建宇拗不过父母,但很是懂事地将这笔钱作为大学的生活费。
进入大学,为了兼顾学业和生活,一方面,他非常努力地学习,比起高中也没有丝毫懈怠,更加明确奋斗方向。当遭遇挫折时,他总是默默问自己:“大家都向着同一个目标努力,遇到的困难和紧张的情绪也都差不多,为什么有的人可以成功?”任建宇用不懈的努力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而生活也没有辜负他的努力,优异的成绩、多项奖学金、各类比赛奖项都是对他一路走来的肯定。此外,他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去做兼职。常常一个周末要去好几个地方做家教,他认真尽责地辅导小学生,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建宇哥哥”,也是家长们放心的“任老师”。他也会赶着零碎时间去发传单,哈尔滨冬天的风很大,他经常被冻得瑟瑟发抖,但如果有人和善地接下,他就会觉得非常温暖。赚钱不易的难处并没有打消他兼职的念头,为父母减轻负担的想法更加强烈。四年来,他所得的奖助学金加上兼职收入使他完全实现了经济独立,这是他对父母无言的爱与体谅。
“我希望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大学四年,除了学习,任建宇将更多的重心放在了公益活动上。对他来说,公益不仅仅是单方面的输出,更能感受到爱的反馈,这是从心底散发的满足感,与比赛得奖的快乐截然不同。
暑假期间,他作为团队负责人带领学院同学赴遵义展开实地调研活动。日头高晒,又无法得到正常休息,但他依旧拖着疲惫的身体顺利完成工作,紧接着又加入到“情暖童心”黑龙江省共青团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工程当中,与老师、同学赶往龙江县育才小学开展献爱心活动。支撑他投身公益的是一股驱不散的热情。
寒假期间,零下37度。他组织同学们前往佳木斯汤原县振兴乡和吉祥乡开展“大手拉小手·爱心助成长”活动。大家裹得里三层外三层,还是冻得缩着身子。但看着孩子们开心的笑容,任建宇说,一切都是值得的。他与志愿者们用一颗颗赤诚之心驱散了零下37度的严寒。
任建宇童年时,也有过父母不在身边的一段日子。所以,他能体会到留守孩子心里的孤独,也比其它人更希望看见孩子们具有感染力的笑容,自己小小的行为也许能够带给他们爱和希望。到目前为止,他参与的志愿服务覆盖的留守儿童已达到1400余人。而未来,他的公益之路仍在继续。
“我最佩服的人是我的母亲”
如果问任建宇最佩服谁,那一定是他的母亲。“我妈妈一直都是我的榜样,从小到大我都看着她为这个家忙进忙出,辛苦劳累。”可以说,他的自强精神是在母亲的影响下铸就的,母亲的自信乐观、勤劳坚强都是他持续学习的优秀品质。“每当我遭受打击时,她会在背后支持我、鼓励我;每当我迷失方向,她会给予我精神上的指引,让我振奋起来”,虽然妈妈的文化水平不高,但却一直是他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而他现在也和妈妈一样,带着乐观和希望,向着更美好的生活不断奋斗着。他用爱,撑起了自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