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拼图比赛的最后一组选手完成他们的比赛,哈尔滨工程大学第二届手脑风暴大赛也正式落下了帷幕。从满目苍翠的夏末,到凉风习习的初秋,历时一个余月的手脑风暴大赛从初赛、复赛到决赛慢慢走过。在这一个月中,大赛用一项项益智比赛带领工程学子走入了智慧的深处,使他们领略到了别样的风景。
天道酬勤,努力终获回报
也许没有多少人知道,早在八月中旬,第二届手脑风暴大赛就已经进入了筹划阶段。为了使初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感受到大学特有的活跃氛围,提高动手动脑能力,手脑风暴大赛的举办日期被定在了九月中旬。不得不说,这为策划该次活动的工作人员出了一个难题。因为这意味着,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一切做到最完美。无论是前期宣传的准备,赛事规则的设计,比赛道具的购置还是人员地点的安排,策划人员都要亲力亲为。不记得多少回,他们为了申请教室和条幅在校园内来回奔走;不记得多少回,他们为了制定赛事规则等细节激烈探讨;更不记得有多少回,为了筹划大赛的各项内容,大家从下午开会开到星光洒满整个校园。然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人文学院团委五十余人历时近两个月的准备下,第二届手脑风暴大赛以它最优美的姿态出现在工程的秋天。9月24日,启航阳光大厅,奥列霍夫广场,21B012、013、015、402、404七大比赛现场整装待命,十四个学院,纵揽大一到研究生五个年级的700余人准时集结,进行比赛,千余人观众参观,比赛场景一时火爆异常。这样的数字与场景不仅表明这是一次浩大且成功的活动,更是对所有工作人员的最佳褒奖。
独具匠心,赛场亮点频现
就像那句耳熟能详的话说的一样,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话虽平淡,个中的涵义却简单而深刻。近百个日日夜夜的辛苦努力后,策划人员不时迸出的点滴灵感,更为该次大赛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现场直播”可以说是本次大赛中涌现的最独特的创意。为了在决赛时,每一位观众都能看到比赛情况,主办方第一次使用了“现场直播”技术,使比赛的每个细节都实时出现在现场的大屏幕中。然而,看似简单的技术却是工作人员绞尽脑汁才实现的。如果使用专业的转播技术,不仅操作难度大,花费更是不菲。为了提高转播器材的性价比,工作人员多次找相关人员咨询,终于在一家制作转播线的商家定做了特殊的连接线,实现了现场直播的想法。另一项独特的创意则是“电脑拼图”。本次大赛的意义不仅在于各项项目的比拼,更在于推广动脑动手能力。相比于传统拼图,电脑拼图更加方便操作,利于推广,同时也低碳环保,这恰好符合了为其实践能力的锻炼提供可操作的平台的主旨。这样的闪光灵感在本次大赛中处处体现,为该次手脑风暴大赛添加了独特的光彩。
益智精英,齐聚手脑风暴
做为一项以动脑动手为主旨的全校性活动,可以在丰富在校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为其实践能力的锻炼提供可操作的平台,因此吸引了大量喜爱开动脑筋,动手实践的同学参加。比赛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尤其是在各项脑力比赛赛场高潮频现。数字记忆比赛中,选手们时而眉头紧锁,时而闭目思考,努力回想之前出现的无规则数字;单词记忆比赛中,选手们目不转睛的盯着大屏幕,试图记下更多的词汇;而在扑克牌记忆比赛现场更是有选手一边口中念念有词,一边在纸上迅速书写着答案。选手们说,这次比赛让他们挑战到了自己的思维极限。在各个分赛场上,更是不时有佳绩传出。如魔方比赛中吴迪同学仅用17秒就完成了魔方还原,拼图比赛中有姜汝楠仅用76秒就完成了拼图还原等等。他们取得的优异成绩引起了围观观众的不时惊叹,为赛场掀起了阵阵高潮。一位观众表示,看过比赛后他发现,手脑风暴大赛的特别在于,它所选择的魔方、单词记忆等比赛项目,不仅是消遣娱乐的途径,更可以帮助人开动大脑,锻炼思维能力。这也正是此次大赛的目的之一,即通过本次大赛向同学们推广更多的锻炼思维及实践操作能力的途径。我校正在向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阔步迈进,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而手脑风暴大赛的举办,正是符合这一主旨,将动脑、动手意识深入到每一个工程学子的心中。
莫道今年春将尽 明年春色倍还人。再绚丽的烟火也有消失的一刻,第二届手脑风暴大赛已经圆满落下了帷幕。无论是井然有序的赛场管理,独具匠心的赛事安排,还是斐然的成绩都已成为了过去。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明年的手脑风暴大赛,一定会举办更加的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