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充满异域风情的“俄语二外”
作者
汪广雨
来源
工学周报
点击数
941
更新时间
2012-12-20

分享

我校的文化素质教育类选修课丰富多彩,其中,日语、俄语、韩语等小语种的选修课可谓是独具特色,很受大家青睐。在哈尔滨这座充满俄罗斯风情的浪漫城市,为了增进对俄罗斯文化的了解,记者选择了《俄语二外(A)(上)》这门课程。那些没选上这门课程,但对俄罗斯文化充满好奇心的同学不用担心,本文将会把各位读者带到俄语二外的课堂上。

严格教学,小班辅导

第二外语的选修课招的人都不多,能选上二外课程的同学都挺幸运的。《俄语二外(A)(上)》课程本学期只招了30人。“小班”的最大优势就是老师可以认识课堂上的每一位同学。主讲教师孙寰老师喜欢提问,她经常让学生依次回答问题,比如,让大家读一下单词的发音,把单词原型变成第二格、第六格,等等。于是,记者几乎每节课都会被提问,最多的一次,一节课被提问了3次。甚至有一堂课没有提问到我,小编还感到奇怪呢。提问,让一些同学感到头疼,但是,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本身就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正是这小小的紧张感,才使得我们更加认真对待这门课程,也使我们真正学习到了一些东西。

俄语二外的课时非常多,每周4课时,15周才能结课,总共56个学时。考试为闭卷考试,难度不亚于我们刚学英语时的期末考试。所以,想赚学分的学生可算找错了地方,而希望真正学到知识的同学则受益匪浅。就像一位学分已经修满的同学所言:“上俄语课,是因为对俄语感兴趣,而不是为了赚取那2.5个学分。”

了解异域文化,感受异国风情

俄罗斯是一个充满厚重文化底蕴和优美自然景观的国家。孙寰老师曾在莫斯科普希金俄语学院访学,对俄罗斯文化较为了解。所以,在俄语教学的过程中,孙老师经常为我们讲述一些有趣的情景,为我们勾勒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俄罗斯。从横贯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铁路、圣彼得堡的冬宫博物馆,到清澈的贝加尔湖和东欧平原上的针叶林,从剧院里的天鹅湖到街边的《喀秋莎》,从伏尔加河上的游艇到莫斯科的地铁,俄罗斯的神秘总能勾起我们的好奇心。

莫斯科的地铁是孙寰老师提到次数最多的,“没有地铁,就没有莫斯科人的生活。”莫斯科地铁具有“地下艺术殿堂”的美誉,每一个地铁站都充满着独特的韵味,精美的雕刻、建筑和绘画艺术汇聚在地铁站里,仿佛令人置身于一座艺术宫殿。每一个地铁站都有独特的壁画,甚至当你在地铁站里看到一位埋头读书的青年或者悠然拉着小提琴的老者,也不会觉得惊讶。

除了我们比较熟悉的俄式风情外,孙老师也为我们描述了一些不为我们所熟悉的事情,比如俄罗斯人不喜欢对陌生人微笑,但并不代表他们不热情;俄罗斯的大学基本上以人名命名,大学里是没有教材的,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学生记得满满的笔记本;俄罗斯的男女比例是很悬殊的,女性远远多于男性;俄罗斯的女性30岁之前很漂亮,不过30岁之后就不行了,等等。休息时间,孙老师还会给我们播放俄罗斯歌曲,熟悉的韵律把我们带进了莫斯科郊外的夜晚,也使得我们更加向往俄罗斯这个国度。

俄语读出日语音,俄语课堂欢乐多

孙寰老师在课堂上很严格,但这并不影响俄语课堂的轻松氛围。在一节读音课上,一位同学把一个简单的单词读错,“铿锵有力”的发音硬是把俄语单词读出了日语味。严肃的孙寰老师也乐得不行。而颤音的练习更是使得很多同学头疼,一些同学索性回寝后嘴里含着水练习,结果喷了自己一身湿。在做物主代词转换练习时,“性别不分”的毛病则又出现在了同学们的身上,仿佛又让我们回到了刚学英语的时代。

而把俄语字母读成汉语拼音和英语字母的同学更是比比皆是,到了学期末,随着大家对俄语的进一步熟悉,同学们的语感也逐渐培养起来了。记者在看到英语单词时,甚至也会不自觉地按照俄语发音方式读下去。学习一门新语言的好处就是,让我们逐渐明白了世界各国语言的差异和相似之处。记者通过俄语零起点的学习,也渐渐明白了英语音标的发音规律,意外的收获,让记者高兴不已。

孙寰老师在开课初期,让我们每位同学都找一下自己姓名的俄语拼写,然后让我们依次写在黑板上。俄语字母和英语有很大不同,印刷体和手写体也有很大不同,也许是因为陌生的美感,让同学们都很享受书写俄语字母的乐趣。俄语字母的读音和英语音标、汉语拼音也有一些不同,各位同学的姓名的俄语发音也会与汉语发音有着微妙的变化。通过姓名的读音练习,同学们对俄语发音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通过对《俄语二外(A)(上)》这门课程的学习,记者已经能够利用俄语进行简单的对话了。下学期开课的《俄语二外(A)(下)》和《俄语二外(B)》则会让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俄语学习。如果能够选得上,记者肯定会继续跟随孙寰老师学习俄语。希望记者和同学们可以通过语言的牵引,更深刻地了解多姿多彩的俄罗斯。

编辑:B_huangyuxin  审核:B_huangyuxin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