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践行国防教育 唱响强军战歌
——记海军国防生见习代职训练
作者
李欣
来源
工学周报
点击数
1069
更新时间
2015-04-24

分享

前言:多年来,国防教育学院坚持以服务国防为目标,以军队需要为向导,以内涵建设为根本,从改善和提高军队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和科学文化水平的高度,努力形成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我军特色的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为部队不断输送大量可靠、顶用的人才。实现强军梦,首要的是坚定理想信念。今年是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为提高国防生到军队后的第一任职能力,促进部队用人需要的衔接,强化国防意识与使命感,提高综合能力,学院组织即将毕业的指挥类国防生参加见习代职训练,让他们近距离感受军地基层工作和生活,用军队基层文化培养国防生树立肯于吃苦、甘于奉献的工作意识,做好扎根基层的思想准备。

不久前,35名大四国防生在旅顺海军基地圆满完成了代职锻炼,回到学校。在代职锻炼的18天里,国防生们熟悉了部队日常训练和教育管理的内容和程序,了解了带兵的方法和技巧。经过这痛并快乐着的18天,国防生们和准军官的距离,又进了一步。

准军官 初体验

到达旅顺基地后,国防生们被分到不同单位的不同岗位,初次进入基层部队,大家对连队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对即将开始的见习代职训练也有着很多的向往。安排好住宿后,大家收拾好自己的内务,望向窗外的大海,兴奋地感慨道:“我也是住过海景房的人了。”然而,等待他们的,远远不只是眼前的这些美景。

几天后,大家意识到,部队生活机械又枯燥、简单又无聊。从早上起床出操到晚上熄灯就寝,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吃饭必须集合带队,正课时间不许回寝室,不站岗时不许在床铺上休息,等等。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站岗和训练,实在找不到激情和热血的环节,也找不到影视节目中那种英雄的感觉。但国防生们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国防生毛英奇说:“作为一名军官,我们必须积极适应部队的生活。既然选择了国防生这条路,就要风雨无阻地走下去,用实际行动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接下来的日子,国防生们苦中作乐,不站岗时,就去帮官兵刷油漆;晚饭后,三三两两的结伴练习体能,有时候跑的兴起还会唱几嗓子军歌;训练时感觉枯燥了,就把脑袋放空望向大海,看看飞过的海鸥,每天过着这样充实的日子,他们早已忘记了苦。

在学校,国防生们很少有机会进行真正的带兵训练。在见习代职过程中,大家主动与部队干部进行交流,向他们请教带兵的基本方法。国防生滕瑞翔表示:“在学校时,我只是偶尔对学弟们进行讲评,这次来到基地,终于有机会看到部队干部是如何带兵的。有一天,一名士兵早操溜号,导致整排队列不整齐,连长要求他加跑3公里。我以为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是午饭后,连长又找他谈话。原来,连长在午饭时发现这名士兵吃的很少,状态也和平时有很大差异。通过谈话,连长了解到该士兵的母亲生病了。连长对他进行安抚后,这名士兵精神不再恍惚,及时地避免了工作、执勤时出差错。我意识到,要想带好自己的兵,就要在严格管兵和以理服兵的同时,知兵、爱兵,从士兵的根本利益出发,通过政治上的帮助、生活上的体贴、能力上的培养等多种渠道,不断激发官兵的上进心,为其学习和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帮助。走上工作岗位后,我也一定会把这种思想融入到工作中去。”

增见闻 学精神

见习代职期间,国防生们还参观了白玉山塔、旅顺博物馆、日俄监狱遗址和万忠墓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早上五点三十分,天刚刚擦亮,国防生们已经站好了队伍,准备登白玉山参观白玉山塔。空中一直飘着小雨,山路湿滑,山风凛冽,虽然寒冷而又疲惫,大家却一边唱着歌,一边互相搀扶着往上爬,直到白玉山塔慢慢地出现在大家的视线里。白玉山塔是日军在日俄战争之后为炫耀功绩,为纪念死亡将士而修建的“表忠塔”。这成为日军侵略中国的历史罪证,那一刻,同学们的爱国情怀更加浓烈。

国防生们还参观了旅顺博物馆中的关东厅旧址博物馆、中苏友谊塔和关东军司令部旧址。珍贵的历史图片、图表和实物,展示了日本关东军从其建立至灭亡的历史,揭露了侵华日军、特别是关东军的罪行。看着这些让人心痛的历史,国防生们暗下决心,一定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增强未来的军队实力,正可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万忠墓纪念馆,是为纪念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惨遭日军杀害的近2万名中国同胞而于中日甲午战争100周年之际新建的,整个陈列真实地反映了中日甲午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在旅顺制造惨无人道的大屠杀的罪恶行径。走出万忠墓纪念馆时,国防生王亚瑞望着门口刻着的“旅顺,一座骇人听闻的城,一座尸积如山的城,一座鲜血凝固的城,一座殊死抗争的城”感叹道:“日军在旅顺进行的大屠杀,使得原本安静祥和的地方变得凄凉悲惨,我们没有经历过去,但一定不能忘记这段悲痛的历史。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或许没有机会像英雄们一样为国家献出自己的生命,可是他们甘于奉献,舍生取义的精神是我们必须学习的,而且是必须具备的。”

将离别 情难忘

训练期间,国防生们发挥自身的文体优势,给基层部队里单调而机械的生活带来了不少欢乐。国防生们给部队官兵讲述大学校园中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部队官兵向国防生们描绘部队里精彩的大比武;李昂以摄影特长,为部队官兵拍摄宣传照片;擅长PS技术的王力鑫为官兵演示作图技巧;健身好手周冠英和部队官兵交流健身方法,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宋大鹏接下画板报的任务;杜朋和炊事班一起为官兵包包子,还抽时间帮忙洗菜择菜。中队教导员称赞他们说:“国防生是部队的新鲜血液,他们为部队注入了新活力、新思维。”

短短18天,国防生们融入了部队官兵的生活,有了深厚的感情。官兵们怕刚来的国防生不适应旅顺潮湿的环境,晚上睡觉时把自己的被子借给国防生;大家一起学习新的国防歌曲,一起赛歌;晚上聊天,熄灯哨一响,大家马上回到各自铺上,场景慌乱;为了争做内务标兵,把被子叠成“豆腐块”,国防生将水洒在被子上……部队里的日子,粗粝的感情最容易碰撞出眼泪,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语,都足以让你心中充满感动。

离别的晚上,官兵们默默地把大家的行李装上了车。大家没有说一句话,只是深深地拥抱着。对彼此而言,他们并不是匆匆的过客,而是这段军旅生涯里一段美好的记忆。这应该就是为什么部队可以让人那么快成熟的原因之一,因为它教会大家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后记:今年7月,又将有一批飒爽英姿的国防生走进军营,大一时的长春集训、大二时的航海实习让他们在身体和心灵上基本适应了部队的生活,这次大四赴旅顺海军基地的见习代职锻炼,则是他们进入部队前的最后一次“加钢淬火”,是给他们上的为官带兵的“第一课”。从大一到大四,从校园到军营,从身体到精神,从智力到意志,我校海军国防生们与成为一名合格军官的要求越来越近了。他们在坚持和坚守中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蜕变,在即将到来的军营生活中不断地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军人努力着,唱响了新一代的强军战歌。

编辑:B_lijiaheng  审核:赵琳琳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