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所高校,千件作品,万人参与。
这是一次头脑风暴,将人文素养融进科学技能。
这是一场全国竞赛,将节能减排渗进各方意识。
备赛:多方协同助力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前不久在我校成功举办。这项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学科科学指导委员会、我校共同承办的赛事,旨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重要意义的宣传,增强大学生节能环保意识、科技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扩大大学生科学视野,提高大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调查能力。大赛“节能减排、绿色能源”的主题,紧密围绕国家能源与环境政策,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起点高、规模大、精品多,覆盖面广,是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大学生竞赛。央视财经频道、人民日报、科技日报、黑龙江晨报及地方电视台都在第一时间对大赛进行了报道。
为了办好本届大赛,学校从前期筹备、网评、会评、决赛安排布置都做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组委会结合大赛主题,采用“树叶”、“船帆”、“海洋”三大基本元素作为基础图案,设计了造型独特、文化感强、寓意丰富的大赛标志。
大赛首次邀请战略投资商到大赛现场观摩、遴选有产业化前景的优秀作品,实现创意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使大赛不终止于成绩公布,而是使其成果得以产业化,最终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苏州国家级环保产业园已经初步选定了十几个项目进行深度对接,我们期待这些作品能在节能减排领域发挥真正的作用。
作品:全能总动员
太阳能热水器“冬眠唤醒仪”、利用负压抽吸的节水马桶、新型太阳能高速公路自动除雪装置、感温变色墙、一次性牙刷的变身再利用、高层玻璃幕墙自动清洗系统……在本届大赛中,来自全国68所高校的161件涉及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等各个领域的节能减排作品同台竞技。经过激烈角逐,我校参赛队凭借充分准备和极佳创意,斩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较第七届大赛取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的成绩有显著提升。
目前,我国仍有2000万无电和少电人口,多分布于西部多山地区,自然环境恶劣,集中供电成本高,但是太阳能资源丰富。我校Summer团队的特等奖作品“基于烟囱效应和三维黑体腔模型的聚光光伏发电系统”根据以上国情,通过实现太阳能光电转换和热点转换的最大化利用,有效地弥补了传统聚光光伏系统利用的缺点。与传统单次照射型聚光光伏系统相比,该系统首次将三位黑体腔模型应用于聚光光伏系统,首次利用烟囱效应设计散热模块并考虑实际天气情况将烟囱筒体上部设计成蜂窝状,通过温差发电片利用对光伏电池板有害的热能产电,实现光能的梯级利用,能消除光能的反射散失,提高光能利用率与系统整体效率。
在校内选拔赛中,“基于烟囱效应和三维黑体腔模型的聚光光伏发电系统”便以独特的创意与严密的分析论证在众多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选拔赛后,队员们没有沾沾自喜,更没有丝毫松懈。直到决赛前夕,团队仍然在对每一个设计环节严密推敲,以寻找可能存在的漏洞,使整个作品尽善尽美。
Summer团队的6个成员都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创作过程中,队员们总是充满活力与创意。“无知识的热心,犹如在黑暗中远征”,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队员们认真地学习、研究作品的每个理论点。从作品设计、零件制作、理论计算、实验测量,每个环节都经过队员们的反复论证和集思广益,也饱含着大家的汗水与辛苦。
“能够参加这次比赛,并且有机会和各高校的同学们交流,我非常荣幸,也非常珍惜”,队员陈曦明在采访中说到,“我们是一支具有团队精神的队伍,队员们求同存异、分工合作。通过比赛,我们的意志得到了磨练,能力得到了提高,懂得了如何实现‘一加一大于二’,这都是宝贵的财富。”
感言:全民节能减排
大赛专家委员会主任、动力学院院长马修真:节能减排对国民经济发展很重要,因此,大赛对国家和社会都有积极意义。大赛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平台,让他们思考问题、创作作品,甚至是有机会把自己的创意变成产品,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增强了大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此外,本届竞赛的社会影响力提高,参赛人数增加,水平提高,规模扩大,我希望通过本次大赛能让我校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让更多专家、学者了解这所学校。
我校参赛队员麦楷:上一届节能减排大赛是在昆明理工大学举办的,当时我们队是学校唯一的参赛队伍。我们做的吸附式制冷空调,拿了一等奖。去年的比赛结束后,我们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今年的比赛,在否定了不少想法之后,选择了现在的课题。这个课题跟我们本身学的专业不是十分相关,一年来,我们7个人经历了很多尝试、付出了很多努力,才做出了这个作品。不管最后成绩如何,这段时光都是我们共同的美好回忆。我们团队的成员都来自节能减排实验室,这个作品会和以前一样,留在实验室里。我们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从中受到启发,做出更好的作品。
动力学院青协主席鲁海峰:经过3天的培训后,志愿者于8月6日正式投入工作,直至13日中午收尾工作结束。我们沿路插了210面大赛旗帜,一路随队细心服务,甚至曾在凌晨两点时守在电脑前整理资料。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们用最热情的态度、最严谨的方式,力求做好每一件事,为大赛的顺利举办竭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