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从尊重出发——班主任心理育人观
作者
20141351班班主任 蔡丽
来源
工学周报
点击数
310
更新时间
2018-06-21

分享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准则,也是我一直为之努力的目标。在担任20141351班班主任的实际工作中,我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并时刻提醒自己注重道德情操的培养。我坚信,师德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对学生的尊重与热爱。

对学生的尊重体现在坚持以人为本。我从“一切为了学生”的角度,理解与尊重学生。理解与尊重是心理咨询中最为强调的,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够被人接纳与认可,有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与潜力。有些同学暂时出现问题只是因为被环境所限制,作为班主任,我就要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环境,激发他们的潜能。行为主义咨询技术中有种方法叫阳性强化法,就是关注并强化积极行为,淡化或漠视消极行为。这种方法在与学生互动中也让我深受其益。例如,我在发现学生不会主动擦黑板后,我就思考解决的方法。有一次上课前,我发现一名同学主动到前面擦黑板,我知道机会到了。于是上课一开始,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这位同学提出了表扬,并请大家一起用掌声表示对他的感谢。自此,几乎每节课前都会有同学主动来擦黑板。甚至一年之后在上另外一门选修课时,我发现那个主动来擦黑板的同学就是我曾经教过的学生。这件事使我很有感触,学生的行为需要老师去引导和教导。当他们出现我们期望的行为时,及时给予鼓励要比说教更容易被他们所接纳。

对学生的尊重也可以体现在一些细节之处,甚至是在着装上。在给“我最喜爱的老师”颁奖时,理学院的王锋老师发言说她会将她最好的衣服都穿在课堂上,对此我感同身受。我是一个不太善于打理自己的人,但是每次上课前我都会挑选自己最满意的衣服,把我最好的状态展现给同学,我认为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三尺讲台的尊重。每次走到教室门口我都会整理情绪,然后面带微笑走进教室,因为我知道走进教室就只有一个角色——老师,我会用我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去与同学交流。此外,作为一名教师,对于学生我是一视同仁的态度。考虑到坐在后排的学生容易受到较少的关注,我通常会有意识增加与后排同学的对话与互动。我也更愿意走到学生中间去,与每个学生的目光接触,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的。

我将专业优势充分融入工作中,巧妙运用心理学知识,努力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我努力挖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最好的老师就是在学生中却让人意识不到你是老师,但是在关键时刻,又能起到引导的作用。”这是我一直所追求的目标。

我将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小组模式应用到班级管理中,教育学生把班级当作是一个小家庭,他们可以选“家长”、定“家规”,并把他们不希望出现的情况,例如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玩手机等,写在“家规”中并附加上他们自定的惩罚措施。整个过程中我只是起到下发任务的作用,而学生才是制度的建立者和执行者。这种方式激发了每位学生的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也促进他们主动维护成员间团结,增强了团体凝聚力和执行效果。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主动占领课堂、班会、网络等育人阵地,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试图在潜移默化的传授知识过程中,融入对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浸润学生的心灵。比如,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朋辈心理辅导课上,我会在课前加入对当前社会焦点问题的讨论;在一些热点新闻事件中,针对网上的不实报道,我引导学生探讨社会舆论的影响作用及谣言的危害,教育学生本着严谨求实的态度,在没有证据和准确信息的情况下,不信谣、不传谣。

担当班主任的工作,让我学会了怎样与学生更为融洽地相处,并促进学生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我坚信努力便会有收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编辑:B_xueying  审核:B_xueying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