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在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总结表彰会暨青年教师教学水平能力提升交流研讨会上,原校教学督导委和指导委成员阳昌汉、李文秀、周振荣、刘伯胜、苏景辉、罗金兰、张秀媚、杨玉洁、王金忠、朱加铭,以及校终身示范主讲教师于涛等竞赛评委会专家组成员,结合各自长期教学工作,特别是多年教学指导与督导工作的经验体会,提出了许多中肯和深具启发性的意见建议,表达了殷切期望,对促进青年教师教学乃至学校教学工作水平,推动“双一流”建设具有积极现实意义。
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是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办的群众性劳动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教职工素质、维护职业发展权益、促进师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对青年教师热爱研究和提高教学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至今已举办三届。依托该赛事我校推送了贾念念、张志林、叶方、王林楠等一批优秀青年教学骨干,特别是第三届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学院教师张志林获理科组一等奖,展示了我校青年教师的优秀教学能力和良好风采。
构建公平、公正的竞赛机制
此次由校工会、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共同举办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是为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总工会十一大关于扎实开展劳动竞赛、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切实加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和能力训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助力师资队伍建设年开展而采取的积极举措,同时也是第四届全省和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校内选拔赛。
学校充分重视此次竞赛,在组织筹备、宣传动员、比赛设置、评委组成上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和周密安排。专门成立竞赛组委会,由校党委副书记杨冶、副校长吴林志担任主任,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赛事筹备组织。竞赛5月初启动,共有来自18个教学单位的34名教师报名参赛,平均年龄35岁,博士占76%,男女比例为7:10,副高职以上占33%。为了推选出优秀青年教师,航建学院、外语系等单位还自行组织了推荐选拔赛,对检验本单位青年教师的教学状态、培育挖掘教学能手、提升教育教学工作水平,起到了良好推动作用。
秉承“上好一门课”理念。竞赛在内容上设自然基础与应用学科、人文社会科学两个组别,分“基层推选”和“决赛”两个阶段。由各教学单位推荐1-2名年龄在39岁以下、精神风貌好、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决赛。决赛分教案设计和现场教学两个部分,权重分别占成绩的15%和85%。选手赛前须完成并提供参赛课程10学时的教学设计和对应10个教学节段的教学内容。10学时要涵盖课程2/3以上内容,单个教学节段15分钟,选手参赛1小时前抽签确定具体参赛教学节段。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竞赛邀请了原教学督导委和指导委部分成员及全国教学名师、校终身示范主讲教师等14人组成评委会专家组,从教学方案、内容、组织、特色及语言语态等方面进行评议。经过激烈角逐,航建学院樊涛、理学院马明华获理工组一等奖,人文学院张翼飞获文科组一等奖,将代表学校参加第四届黑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更好地秉承专家教学经验
为加速实施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持续深化“三海一核”办学特色内涵,年初学校党委下发《关于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年的通知》,确定2017年为师资队伍建设年,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为更好地打造一流师资队伍,赛后的总结表彰会上,学校特别邀请评委专家组成员,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特色、语言教态、课件设计、板书内容等方面,对参赛选手教学表现进行了深入点评,帮助青年老师发现教学不足,总结经验,提升教学能力水平。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职责是传道。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发挥启发引导作用。阳昌汉老师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最重要。“我们培养的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应不同于一般院校。”他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老师对他影响最深的,是老师教学认真的模式、追求科研求真务实的态度。因此,作为教师,上课不能只讲教学内容,更应该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质疑,去创新。作为文科组的评委,李文秀老师也十分看重教学的启发作用。他认为,文科教师肩负“塑造人”的重任,在思想上给学生正确引导,品德情操上有所教育,以身作则上要有所表现,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上对学生进行教育。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在讲台上能侃侃而谈,将知识点有效传授给学生,做好自身知识储备是必备功课。周振荣老师表示,要想讲课游刃有余,将知识点精髓完整传授给学生,教师就必须熟练掌握知识点。罗金兰老师则建议青年教师要多读书,增加信息量,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将知识提精提纯,并使得理论能够联系实际。张秀媚老师同样认为,讲课内容要有宽度和深度,站位要高,并要与学校“三海一核”特色体系深度融合,而这些也都需要青年教师增加自己的信息量。于涛老师认为内化知识很重要,不能照本宣科。他建议青年教师要提高教学内容深度设计,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教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杨玉洁老师认为,青年教师要善于从语调、音量、顿挫、节奏等方面思考研究教学,增强教学的艺术性。她认为,青年教师一定要有掌控教学过程和课堂的能力。王金忠老师十分赞同这一观点,他认为教师讲课一定要有掌控全场的气势,把握好节奏。板书设计,是教学艺术中的重要一环。王金忠老师建议青年教师要合理规划好板书,让要点醒目体现在黑板上。语言在教学艺术中的重要性也不遑多让。刘伯胜老师要求,青年教师的授课语言一定要生动,要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青年教师是“双一流”建设的希望
前辈教师传授的是多年的心血经验,要让这些经验和意见发光发热,还需要青年教师的吸收领会。“专家评委的点评凝聚了自己几十年教学经验的精华,有很好的启发指导性,参赛教师要慢慢体悟、细细消化,时常温故、倍加珍惜。”校党委副书记杨冶在总结保障会上表示。
在听取专家教师的谆谆教诲后,参赛青年教师也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反思。他们在研讨会上踊跃发言,积极分享教育教学经历,畅谈参赛收获体会。
参赛青年教师、理学院马明华希望可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教师的优良传统。“我们老一辈的教师,仅仅依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能实现精准的画图、漂亮的板书,还有严谨的语言,真是做到了多一字啰嗦、少一字有缺失,彰显强大的教学魅力,高超的教学艺术,让学生终生难忘。”
航建学院樊涛感受到,教师要保持开放、好奇的个性,精力充沛、富于进取精神。“我们必须吸收新鲜的、大量的新知识,并且与原始知识融合,不断地刷新自己的知识库。这样,才会开阔自身的认知视野,带给学生崭新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潜能。”
人文学院张翼飞提出采用苏格拉底式教学法。“教师并不将知识点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和体会某一知识点的具体含义以及是如何得出的。这个引导的过程是一个追问的过程,从提出一个简单基础的问题开始,运用三段论逻辑层层推进,在此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一起推理,教师运用举例等手段辅助学生理解。”在教学实践中,他运用这种教学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自动化学院傅荟璇体悟到,课堂演示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精彩、精准的演示过程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提升教学技能十分必要。“丰富多彩的教学技能,既有语言技能也有动作技能。语言技能要注意语音、语速,声调高低,抑扬顿挫,节奏应根据教学内容有快慢变化,做到语言流畅,简洁明了,准确地使用停顿。动作技能要求合理导入,正确讲解,适时提问,恰当总结。”
对于督学们提到文科课程要注重思想性的融入,外语系王宁深以为然,“我们在近几年引入了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英语相结合,老师不仅仅要授业传道解惑,我们更应该是正能量的传播者,怎么样让学生梳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将是我努力的方向。”
接来下来的第四届全省和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是一个契机,将更进一步检验参赛教师的反思和改进成果。副校长吴林志在总结表彰会上寄语青年教师,希望他们能积极主动走出去,有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一流的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础和内涵。”张秀媚老师对青年教师有很高的评价,“通过各学院精心组织、遴选推荐的青年教师参赛选手的授课风貌,我看到了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