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校园网贷的利诱,是馅饼还是陷阱?
作者
学生工作处 李佳 叶紫丁
来源
工学周报
点击数
1273
更新时间
2017-05-25

分享

随着网络借贷的快速发展,不少互联网金融公司纷纷到高校“跑马圈地”,怀有不良动机的商家,正是看准了学生群体社会经验不足、年轻气躁的特点,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对校园里的年轻人大肆兜售不成熟、不正当的金融产品。为普及防范不良网贷安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消费观,我校近期开展了校园不良网贷专项教育整治工作。

校园网贷“凶猛”借款容易还贷难

校园网贷风险多发,学生网络贷款导致背负“巨额债务”,校园网贷引发的学生财产损失案件频发,令人揪心。

2016年1月,湖北省一名女大学生因误信某网贷平台,陷入裸照催款的恶性事件,一笔5000元的贷款,短短半年变成26万元;2016年3月,河南某大学生以28名同学之名在十多个“校园贷”平台贷款近60万元后,因无力偿还跳楼身亡,同学们则不停地接到催款通知,严重影响学习生活;2017年3月,福建某大学生通过“校园贷”小广告借款800元,不料在利滚利的情况下背负近20万元的债务……我校某学院几名学生与校外无业人员张某相识,张某以自己需要筹备创业资金为由,向5人借用身份证,利用该5人信息在诺诺镑客、鼎力、人人、玖富超能、闪银、贝多分进行网络贷款。后续因张某无力还贷,导致出现欠款,网络贷款公司只能联系我校学生,强迫他们还款。目前,几名学生共有15万元贷款未还清。

网络贷款平台处处是陷阱

网贷平台多是打着“多分期,低利息”甚至“0利息”的幌子来吸引大学生贷款,听起来十分诱人,其实处处是陷阱!

陷阱一:分期还的少,其实是高利贷学生贷款5000元,分12个月还清,每个月仅需偿还551元,学生们都觉得钱少很划算,可仔细算下来,12个月的话,该学生总共需要支付6612元,折合贷款年利率为26%,而事实上,年利率超过24%就已经属于高利贷了!

陷阱二:扣押“担保费”,本息还清才放款不需要任何征信记录就可以放款,听起来贷款平台有点像冤大头,可事实并非如此。他们会在合同上告诉学生,鉴于对对方信用记录不了解,所以,需要扣押一部分借款作为“担保费”,等还清所有本息之后,扣押的钱会一分不少的返还给你。然而,一旦出现逾期,这部分钱平台就不需要再付,可学生却仍需要为这部分钱支付巨额逾期利息。哪怕不逾期,平台实际上也在无形中提高了贷款利息。

陷阱三:逾期后果很严重,容易引发“连环贷”有个做网络贷款的校园代理私下透露,其实网络贷款公司就盼着学生们逾期还款,一旦逾期之后,那就是按天算利息了,利滚利,越滚越大。因为学生留的家长和老师的电话,可以先威胁他们要告诉老师,还不行那就直接打电话给家长,家长一般为了不让孩子背上不良信用记录,都会还的。而且有一部分学生不敢让家长知道,就“拆东补西”,很容易引发“连环贷”。

全面进行不良网贷排查开展专项教育整治工作

校园网贷引发的很多问题日渐暴露,针对校园网贷的乱象,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集中专项教育工作的通知》,2017年黑龙江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在全省高校集中开展校园不良网贷专项教育整治工作的通知》,重点做好校园网贷的清理整顿工作。

我校按照有关要求部署专项教育整治的相关工作,建立学生消费监测机制,加强资助政策宣讲,提高精准帮扶力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育整治工作。辅导员、班主任通过微信群、QQ群和公众号等平台,开展教育65次,受众人数达两万余人次。线上宣传理性科学消费,拒绝校园网贷意识。学校各学院以防范校园不良贷款为主题,举办70次年级大会、主题团日和班会等线下教育活动,受众人群20766人次,让同学们了解校园不良网贷和网络诈骗的新方式,从而正确引导学生学习防范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学校全面启动学生参与校园不良网络借贷的摸底排查工作。3月至4月,我校共开展两次排查,通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摸排调查,确保全覆盖。

把眼睛擦亮抵制校园贷

大学生贷款的原因很多,创业、助学、消费,等等。当前校园贷款恶性事件频发,主要是由于青少年淡薄的防范意识,以及盲目攀比、虚荣心引起的急速膨胀的欲望。作为一名大学生,面对校园网贷,应该如何防范呢?

首先要保护好个人的身份信息,包括身份证、学生证、支付宝、银行卡账户等,不宜随便透露给他人。第二,对轻易获利增利的许诺,应保持高度警惕,增强对网贷业务的甄别、抵制能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第三,以学业为主,切忌注重享乐、盲目攀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要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自觉做到合理消费、理性消费和科学消费。第四,不参与、不宣传“校园网贷”违规违法活动,同学之间要相互提醒,发现情况,及时报告。

编辑:B_xueying  审核:B_xueying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