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阳光论坛】高日晖教授解析水浒招安
作者
赵奇锋
摄影
孙松鹤
来源
制作中心
点击数
1058
更新时间
2010-12-05

分享

12月5日晚,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大连大学人文学院高日晖教授做客第548期阳光论坛,为工程学子带来《水浒传》招安结局的当代解读。

为了便于同学们理解,高教授首先结合大量史料记载和学术成果为大家介绍了《水浒传》这一古典名著的历史背景和它的成书过程,使同学们对于《水浒传》有了一个更加客观、深入的了解。

高教授的讲座共分为令人郁闷的《水浒传》后半段、招安是绿林武装的结局之一、《水浒传》成书过程中的招安以及我们当代人如何看招安四个部分,高教授一一做了详细的讲解和论述,并提出了他独到的观点和看法。其中,高教授重点讲解了招安的四个郁闷之处:在梁山实力鼎盛之时主动招安;在招安后仍被朝廷奸佞之臣所嫉恨,始终被他们以梁山贼寇相称,无法得以正名;在其征辽时一人未损,而在南征方腊时却损失掺重,伤亡殆尽,两次征讨结局迥异;梁山好汉最终落得狡兔死、良犬烹的悲惨结局。最后,高教授从当代人的视角系统分析了我们当代人对这一结局的看法和认识。

高教授的讲解生动有趣、简明透彻,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充分体现了他对于《水浒传》的深刻研究。

【嘉宾简介】

高日晖,文学博士,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大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小说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经典赏析等课程。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90年代主要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中国古代小说,2000年以后,转入中国文学的接受研究,对中国文学接受研究的范畴、内容等进行了界定,对接受理论的中国化问题进行了阐释。同时提出了古代小说的接受方式、历时性接受和共时性接受、读者的分类接受等理论观点,并以《水浒传》为中心,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接受的具体问题。

编辑:B_zhaoqifeng  审核:B_wangxuehui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