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暑期“三下乡”活动撷萃
作者
甲瑱
来源
工学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2-09-06

分享

我一边工作一边接触基层群众,更使我深深懂得了民生的疾苦和稼穑的艰难。我来自人民,我也有苦难的童年,我同情每一个穷人,愿为他们的幸福献出自己的一切。到中央工作后,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用整整10年时间,深入农村、厂矿、科研院所调研。

——温家宝《写给母校南开中学的信》

多年来,我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实践育人的一个重要平台,在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走出校门、深入基层、了解实际、增长才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多次获得团中央等单位的表彰。

今年暑假,我校各学院纷纷成立社会实践调研团,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使同学们真正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现摘编部分院系的实践活动总结报告,重现“三下乡”活动的精彩片段,展现我校志愿者服务基层的热情,回顾同学们的青春成长之旅。

“我们愿作一扇敞开的窗子,一道通往广阔天地的门,让孩子们看到世界很大”

8月20日,当船舶学院“三下乡”志愿者到达了永河村小学时,当即心头一震。一片不能算作操场的空地,破败的教室散发着潮腐的味道,教室里没有灯、没有暖气、没有一支完整的粉笔……这里的孩子没上过音乐课、舞蹈课,体育课就是自由活动,高年级的学生还没学英语,缺少必须的学习用品,由于条件艰苦,很少有老师愿意长期任教,导致学生对换老师习以为常。

我们取出带来的文体用品,教孩子们打羽毛球、练太极拳、跳舞。在那间小教室里,孩子们上了第一节手工课、学会了第一首歌、看到了第一架船模……短短的三天里,孩子们口中的三俗歌曲变成了《爱》,他们把手工课上的作品送给了妈妈,把学会的舞蹈认认真真地跳给家人……

多少文具都会用完,简单的几节课也并不会使他们收获多少知识。短短的几天,我们改变不了什么,但是,我们愿作一扇敞开的窗子,一道通往广阔天地的门,让孩子们看到世界很大。

“毛岸青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默默奉献的一生”

7月14日,动能学院“三下乡”服务队来到了克山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毛岸青纪念馆。馆长给我们简单介绍了纪念馆的历史和毛岸青的生平,我们在解说员的讲解下认真地参观了整个纪念馆,观看了馆中的各种历史文物。馆中收藏了大量毛岸青的历史文物资料并制作了人物雕像,形象地描绘了毛岸青的一生。纪念馆共设“苦难童年”、“赴苏砺炼”、“荼火日月”、“光彩人生”、“革命家庭”、“老区精神”6个展区,展示出毛岸青同志1947-1948年在克山县参加土改工作的历程及其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同时展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家庭的风范。纪念馆还展出了大量毛岸青的书法作品,给我们展现了毛岸青多才多艺的一面。

克山县的毛岸青纪念馆是全国仅有的三家“毛家馆”之一。通过此次参观,同学们对毛岸青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大家认识到,毛岸青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默默奉献的一生。

“给烈士家属送去温暖”

8月11日,计算机学院“阳光行动”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们来到“文化家园”社区,慰问烈士家属。志愿者们帮助烈士家属打扫卫生,与家属们谈心,给他们表演精心准备的节目,给家属们带去快乐。

作为人民的英雄,烈士们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温暖与感动,但对于烈士的家属们来说,他们却背负了太多的伤心与沉痛。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行动,给烈士家属送去温暖,让他们知道,我们会永远铭记烈士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会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温暖整个社会。

“保护非遗应是国家、政府、社会乃至每个人的责任”

7月7日,人文学院“军工向阳”服务队抵达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民族文化村。团队成员集体观看了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性项目、赫哲族曲艺说书形式“伊玛堪”表演。优美舒展的歌曲、奔放激越的旋律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使团队成员近距离感受到了这项非遗艺术的神奇魅力,更加坚定了队员们保护黑龙江省非遗文化的决心。

随后,团队成员对非遗传承人、工作人员、演职人员以及现场观众等多个群体发放了3种不同类型的问卷,并对赫哲族“伊玛堪”国家级传承人吴宝臣老师、国家级鱼皮服饰传承人尤文凤老师以及“伊玛堪”家族传承者尤程老师进行了访谈。在访谈中,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他们每一人都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事业,都以发扬赫哲族文化为己任。三位老师的精神令我们感动,更让我们意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是少数人的责任,而应当是国家、社会乃至每个人的责任,作为青年的我们,更应当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努力。

“对作为后备军官的我们有着很大的启迪”

7月21日,国防教育学院“头狼”调研团前往长春装甲兵技术学院体验生活。

体能考核是大家比较期待的,进行了这么长时间的训练,大家都想知道自己是否有所成长。俯卧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立位体前屈以及三公里,都不简单,我们每个人都很努力的去做。虽说有些同学没有全通过,不过在跑3公里时,大家一起跑、一起流汗、一起喊的记忆始终让我们很感动。

我们是严格按照军营一日生活制度进行管理的,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熄灯都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进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慢慢习惯了有规律的作息,内务也上了一个台阶,从开始的一塌糊涂变得整整齐齐,每个人都学会了如何叠“豆腐块”。

经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纪律”与“集体”这两个词的含义,了解了军人的艰辛,意识到了军人的职责,对作为后备军官的我们有着很大的启迪。

“让农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在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物质生活的同时,还要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7月20日,自动化学院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队在绥化市青冈县劳动乡西安村开展了以电影放映为形式的文化下乡活动,在传统的农俗节日期间,为乡亲们送去欢乐,也为乡亲们送去更好、更精、更美的精神食粮,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其精神世界。

队为村民们带来了众多集观赏性,娱乐性,教育性于一身的各类电影,如《举起手来》、《建国大业》等国产电影,在丰富村民娱乐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宣扬了爱国主义精神,让村民们更加了解党史、国史。虽然天气酷热,但是也丝毫不能抵挡村民们看电影的热情,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

后记:除了文中提及的实践活动,我校还有很多同学组成志愿者服务队,深入田间与地头、服务社区和村民、考察企业和农场、宣传科学与法治,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年积极实践、扎根基层的热情,也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脚踏实地、严谨求实、勤奋好学、乐于奉献的精神

编辑:B_chengcheng  审核:B_chengcheng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