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安意如。
我一直在想,是怎样一名女子,可以将诗词中的感情表述的如此淋漓尽致,让人欲罢不能;可以让文字对她惟命是从,随意书写出自己想表达的感情;可以把别人的故事描绘的如亲身经历一般,睿智而细腻地刻画着古诗词中的一幕一幕。
在校内看到启航讲坛的海报时内心是激动的,提前几天就开始关注时间。事实证明她并不是只对我一个人产生了影响,晚上六点开始,学术报告厅就挤满了人,每个人都满怀期待,想知道安意如与我们想象的那个女子有何不同。
我听到主持人的那一句,有请安意如小姐,然后便看到一个拄着拐杖的女孩走进我们的视线。她个子不高,有点儿病态的瘦弱,但是眼睛是明亮的,带着有感染力的笑容亲切地与我们问好。她的声音很软,却带着可以让人安静下来的力量。
她对每个人表示感谢,谢谢大家可以来她的讲座,谢谢启航讲坛给了她这样的机会,谢谢去接她的工作人员,谢谢那些即便是站着或者坐在地上的同学也没有离开的同学们。她一开始便让我们看到她内心美好的原因,她对周遭的一切事物都充满感激,她始终带着感恩的心踯躅在她自己的路上,所以即便生活给她的东西不美好,她也可以换一种方式欣然接受。所以她在岁月的打磨中愈发坚强。
她在给我们讲述她的创作经历时说:“对于创作,我们做的不仅仅是采风那么简单,更多的是应沉下心去感受生活。”在谈到她的新作品《日月》时,她把这部作品当做她的一次关于心灵的旅行。她经常去西藏,她的这部新作品也是以西藏作为载体完成,“故事中的主人公所在的地方都是我去过的地方,某一瞬间他们思考的问题也是我曾思考过的问题。”意如用最真实的自己去看待最真实的生活,所以她要比普通人都清醒,她清楚的知道每件事物于她的价值,所以她更容易取舍,更容易认清自己,在如此沉浮的世界仍能保留自己最本真的样子,带着她的文字和感情,撑起一块蔚蓝的天,这块天也许不大,但足以安身立命。
左后她与我们谈到关于幸福感的问题,她说:“合格社会不断地教育我们去竞争,你要比别人优秀,要比别人成功但这些真的会让我们找到幸福吗?每个人的本质都是孤独的,没有人可以代我们承担悲或喜,爱或恨。”
这就是她的出事方式,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突然想到了自己看的她的第一本是《人生若只如初见》,意如,就让我们和你约定,我们和你人生的交集,永远都像初见的样子,你依旧这样,写着自己爱的文字,我们依旧这样,在你的文字寻找最初的自己。
【嘉宾简介】
安意如,原名张莉,女,80后自由写作者,1984年6月20日出生于安徽宣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2005年9月,出版传记文学《看张·爱玲画语》。2006年8月,出版文学随笔《人生若只如初见》和《当时只道是寻常》。2006年10月,出版文学随笔《思无邪——诗三百》。先天轻微脑瘫,身残志坚。喜欢旅行,变换不同的城市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