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组织好学生实习工作,让实习不再流于形式、“走马观花”,让学生在实习中得到如入职场般的“仿真”模拟演练,提前熟悉项目开发流程,“预热”职场规则,赢在就业起跑线,计算机学院7年来采用实训式实习模式,给毕业生就业吃了粒定心丸。
“以往采用的参观、听讲座的实习方式对计算机学院的学生来说针对性较弱,不能切实满足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需求。”计算机学院实习带队老师李健利介绍说,为了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增强实践动手能力这一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学校的支持下,计算机学院花心思、下功夫抓住学生实习这一人才培养的关键收口环节,李健利和学校教务部门工作人员曾到北理工的ATA软件实训基地和中软国际调研取经,自2006年起,计算机学院对本科毕业生采用实训式实习模式,现已与东软集团、久其软件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友好的实训合作关系。
为了保证实训效果,学院4、5月份就提早筹备启动,制定了详细的实训方案和计划。按照学生的需求和意愿,通过每位学生投票选定实习项目。学生也在参加实训前根据项目的需求,做好准备和预习。
实训过程中,在企业项目导师的指导和培训下,学生们分工合作,分担项目经理、测试员、程序员、文档整理员,组成项目组模拟物流管理系统、地图导航、电子相册、java、C++等项目的需求分析、程序编写,以及后期项目总结的开发全过程。2008级学生岳国栋参加实训后表示,与在学校做项目相比,实训更加真刀真枪,提高了自己实际编程的技能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了团队协作的能力。实训后,学生们要按照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规范写专题报告和总结报告并存档,完成包括科技写作方面的全方位训练。
实训内容还包括职业生涯规划、面试技巧、公司制度等内容。“好习惯是受益无穷的,细节决定成败。”这是今年暑假参加实训后的09级学生丁昶的体会,“专业、规范的职场礼仪和制度的学习是学生们完成从学生到职场员工转变的第一课。”
“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是学院的实习政策。除大部分学生集中参加东软集团暑期20天左右的实训外,鼓励更加优秀的学生参加微软研究院、腾讯、百度、新浪微博,奇虎360等著名公司的实习考试。2009级有9位学生经过层层选拔,通过了实习考试,参加了知名企业的实训,为高质量就业增添砝码。
实训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计算机学院学生近6年来的就业率较之前提高了5个百分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受到很多知名企业的认可。2011年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平均工资约达8300元,截至目前,2009级的胡光和袁喆以年薪22万的高薪分别被两家知名IT企业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