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晚,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作家、学者鲍鹏山教授做客我校【启航讲坛】,引领我校师生走近孔子——走近“孔子的大学”。
孔子被我国历代尊为“圣人”,更是有“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的封号,其开创的儒家学说对我国二千多年来的传统文化乃至民族性格的养成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塑造作用。然而,鲍教授指出,虽然孔子学院在全球各国都发展得如火如荼,但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化却陷入了深重的危机。
鲍教授表示,道德危机目前已成为全社会不得不重视的问题,浮躁的国人越来越感到了价值观缺失所带来的困惑。甚至有北大教授认为“一百个孔子也比不上一个章子怡”,这便是流氓式的没文化。无知不可怕,无良知最可怕。很显然,这样的文化流氓揭示了病态的大学教育。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便是“大学”的由来,然而可悲的是虽然如今继承了这一个名字,却丢掉了其蕴含的本真意义。孔子认为,人生共三种层次,即:技术,谋生以养活自己;知识,谋智以认知世界;价值,谋道以认同价值。大学即在追寻认同自己的价值,而太多人只是为了将其作为就业的敲门砖。
作为风华正茂的青年人,应该充满悸动和渴望,要学会做一个有情怀的人。鲍教授以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为例,向同学们阐释了宽广的情怀对终身发展的意义。大学即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时代,世故不是这个年龄应该具有的东西。
此后,鲍教授又从为人为事为学三方面讲述了孔子给予我们的智慧。最后,鲍教授给同学们提出了殷切的寄语:当大家走出校门的时候,不光是要有文凭,还要有情怀,有担当,有对世界的善意,这才是大学真正教给我们的。
【嘉宾简介】
鲍鹏山,文学博士、作家、学者。安徽六安人,毕业于安徽师大中文系,毕业后支教青海,在青海师范大学任教17年,现为上海电视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等。央视“百家讲坛”、上海电视台《东方大讲坛》、上海教育电视台“世纪大讲坛”等主讲嘉宾。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在中国思想史研究、文学史研究方面都有突出的成绩。出版有《孔子是怎样炼成的》、《中国人的心灵——三千年理智与情感》、《风流去》、《鲍鹏山新说水浒》(上、下)、《论语新读》、《寂寞圣哲》、《说孔子》、《附庸风雅——第三只眼看诗经》、《致命倾诉》等著作十多部。全国多家杂志的专栏作者,作品被选入多种文集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全国统编高中语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