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日子倏忽而过。伴随2015新年脚步的临近,充实难忘的2014即将作别。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向一年来忙碌于学校研究型大学创建事业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师生员工表示由衷的敬意,并致以美好的新年祝福。
2014年是学校研究型大学建设事业转型攻坚的关键一年。学校党委团结带领全校师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一提三优”工程(二期)建设为统领,以五大转型升级工程实施为抓手,凝心聚力、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为实现学校“十二五”既定发展目标蓄积了力量,增强了信心。
2014年,我们在党的建设这一统领学校改革发展大局的关键大考中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工信部验收专家组对我校深入实施党建创优工程所取得的建设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对学校以党的建设工作为引领取得的办学成果与发展实绩给予高度评价,这是全校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奋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对学校党委抓党建、促发展,统领学校工作全局能力的认可。年终岁末,在学校推进依法治校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哈尔滨工程大学章程》(草案)制定完成,上报教育部核准。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完成了依法治校的顶层设计,为提高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提供了基本保障。
2014年,我们在影响研究型大学建设进程的五大转型升级攻坚战中收获了突破性的进展。继2013年《国际化转型升级工程实施方案》之后,《学科建设转型升级工程实施方案》、《推进师资队伍转型升级工程的若干意见》、《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才培养转型升级工程实施方案》的相继出台,标志着转型升级工程已由启动建设转入深入实施,从局部突破走向系统推进。学校首次与16个院系签署目标责任书,迈出以学科建设为导向的绩效考核的实质性步伐;深入实施师资队伍建设“5531行动计划”,首批遴选15个“兴海”学术团队、43名“青年学术骨干”;着力推进本科生人才培养“六大行动计划”和研究生人才培养“八大建设计划”,颁布实施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一系列着眼未来的关键制度设计与安排,为切实调动二级学院的办学自主性,充分激发广大师生的创新创造力提供了有力杠杆。
2014年,我们在长期坚持内涵建设、特色发展的办学领域取得重要标志性成果,“蓄势期远”战略思维得到有力体现。学校多年改革实践成果浓缩为我国教育教学领域最高奖项——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系列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协同创新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学校在船海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显著提升,杨德森教授摘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张阿漫教授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大学生科技创新“E唯”团队获得国内最高水平“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国际合作交流力点聚焦,态势活跃,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正式获国家科技部认定,学校教师赴国境外参加学术活动突破300人次,90%以上的院系参与国际科技合作……这片萌生在希望田野上的初绿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一年来,学校在深化内涵建设,推动转型升级进程中填满的成绩单,是校党委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校上下持之以恒、扎实工作的结晶,充分展现了师生员工爱校兴校的热情、蓬勃向上的朝气和奋发有为的力量。
即将到来的2015年是全面完成“一提三优”工程和“十二五”各项建设任务的收官之年,是科学谋划“十三五”发展蓝图、深入推进综合改革的重要一年,是进一步深化内涵建设,加速推进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和智慧,付出加倍的心血与汗水,远近结合,收好官、布好局,跨好这承前启后的关键一步。
我们要继续按照三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深入推进五大转型升级工程挺进纵深,将五大转型升级方案实施与十三五规划制定,迎接教育部“审核评估”、工信部“本科教学优秀工程评估”和“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二期)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坚定方向、自我加压、攻坚克难,着力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发展能力,产出标志性成果;我们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综合改革的能力,提升广大教职员工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研究型大学目标增添新动力、注入新活力;我们要贯彻落实好第23次全国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制度建设,夯实基层基础,狠抓作风建设,推动制度治党和依法治校有机结合,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凝聚高校内涵发展的强大动力,努力开创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新局面。
展望未来,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困难和风险考验着我们。让我们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坚定必胜信心,以满腔的热忱和扎实的工作,沿着特色办学道路奋发进取、开启新局,以转型升级的新业绩不断赢得历史新机遇、开创发展新境界,在研究型大学建设的画卷上描绘出一个更加精彩纷呈的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