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日前,由学校国家大学科技园与计算机学院联合组建的“电子政务建模仿真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式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建设,成为学校首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电子政务建模仿真领域的第一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正快步进入信息化时代。“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战略的发展引擎。
以信息化打造“智慧城市”,改善工作生活条件,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以信息化建设现代化军队,增强国防实力,保障国家安全;以信息化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创新机制体制,破解发展难题……学校抓住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机遇,及时抢占电子政务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谋划组建了电子政务建模仿真国家工程实验室,努力为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做贡献。
八年砥砺奋进 今朝扬眉亮剑
“人才也好,天才也罢,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
早在2005年,学校选点北京,作为开拓信息化发展的窗口,由国家大学科技园与计算机学院合作,成立了北京创业孵化中心,即哈尔滨工程大学建模仿真中心的前身。中心成立后,学校从软硬件两方面大力投入,购置办公用房及研发设备设施,并先后从计算机学院派送数十名青年教师及博士生、硕士生进入中心,从设施支撑到人力资源配备上保障了研发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心雏型初备。
起步之初,从蓝图到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可想而之。时任计算机学院院长、中心主任张文燚教授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一位能啃“硬骨头”的领导人才,但他更看重的是能留下与中心一起克服困难并肩作战、能发自内心地将信息化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当作一项事业、能甘于吃苦奉献并具备打持久战的耐力与恒心的“战士”。在张文燚教授的带领下,团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八年间,人有来有去,挺得住的与张教授并肩作战,吃不了苦的默默离开。“人才也好,天才也罢,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 校长助理、国家大学科技园董事长赵士刚在回忆这段奋斗历程时不无感慨。
一项事业的发展壮大就像推雪球,起步阶段需要付出很多,但一切都很难见到效果,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雪球越滚越大,即需要不断增加的力量和智慧,也需要及时调整形状和速度。2007年,学校根据国家信息化建设需求,对中心的工作重心进行了调整,开始筹建信息化建模与仿真工程实验室,实验室致力于为国家各部委提供各类信息化开发项目服务。2008年,为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广,学校科技园依托中心技术实力,在北京设立了高新技术企业——时代新智仿真技术有限公司,对外承担信息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领域的高端咨询及建模仿真、信息系统设计等业务。为了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团队成员晚上10点前没下过班,经过夜以继日的多年发展建设,中心逐步具备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和项目经验,建成了系统平台,培养出一批能打硬仗的研发人员,并在行业内开辟出良好的发展空间,也为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奠定了基础。
2012年7月,按照国家发改委的部署和要求,学校正式启动国家工程实验室申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团队上下抱着背水一战的决心再次踏上了征程。其间,学校党委书记谷焕民亲赴北京实验室慰问,校长刘志刚亲自参加申报答辩。为了高质量完成申报工作,全体工作人员自接到任务起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规划发展方案、收集申报材料、分析市场前景……2012年的春节,实验室筹建领导小组的李宇光、项连志、鞠成东、刘林等30多人一起在北京景熙国际实验室的房间里迎来了新年的曙光,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可是他们忙得连思亲的时间都没有,超负荷的工作使大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体力透支。2013年11月学校获批组建电子政务建模仿真国家工程实验室,喜讯传来,团队沸腾了,大家的努力和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
八年间,实验室从无到有,再到获得国字号荣誉,在业界形成一定影响力,这一路的坚持和努力,这一路的成长和壮大,无不凝聚着团队上下的艰辛和汗水。八年砥砺奋进,最终在发改委专家组的严格评审中扬眉亮剑,实现了学校在电子政务仿真与建模领域的零突破。
创新驱动发展 信息引领未来
“用大数据挖掘新知识的现代智慧。”
紧跟国家“新四化”战略需求,服务国家“信息化”发展,中心成立八年间,一直致力于信息化战略、电子政务规划、建模仿真等方面的研究,并初步形成了一套从电子政务顶层设计、信息资源组织、需求分析到建模仿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拥有了较为坚实的技术基础和平台基础。团队在张文燚教授的带领下始终坚持技术自主创新,团队自行研发的信息化建模与仿真系统已建设完毕并投入应用。
近年来,中心共获得各类研发经费到款约2700多万元,受国务院委托,完成国家政务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海关总署等10余项国家部委重大项目,产品在多个国家和省市部门推广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和项目经验。同时,在学校科技园的支撑下也具备了一定的成果转化能力和基础。中心承担的国家重大信息化项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住房信息化系统”,已在全国40个省市实施,将陆续推广到283个城市,在业内赢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实验室的众多研发成果已在政务信息化建设发展和国家信息化规划布局中发挥着作用,充分展现了我校服务社会、回报国家的能力和水平。此外,中心还与电子政务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积极寻求国际化发展机遇。
能够驱动众多业内专家和行业精英纷纷汇聚、积极参与,说到底,中心的创新能力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动力之源。“用大数据挖掘新知识的现代智慧”,这是张文燚教授在第八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研讨会上提出的观点,也是电子政务建模仿真国家工程实验室矢志不渝奋斗的方向。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实验室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不断实现着前沿技术的突破。所谓“梧桐枝头栖凤凰”,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国家行政学院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该领域实力雄厚的专业机构先后加盟,携手进行产品研发,建立“信息化建模仿真产学研联盟”,努力将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应用于电子政务建模仿真服务,并通过企业的市场活动实现信息化建模仿真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进行产业化推广。
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阔步前行,电子政务建模仿真国家工程实验室将以崭新的形象昭示出学校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引领未来的雄心。
提升服务能力 迅跑技术前沿
“铸就工程‘智’造的品牌标志。”
电子政务建模仿真在辅助政府处理公共事务难题,改善利益失衡现象,促进民族企业发展,提高政府公信力,为社会公众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等方面发挥着作用。因此,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紧密追踪信息化技术前沿,是电子政务建模仿真国家工程实验室未来发展的方向。申请报告对实验室未来的发展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国家给予的1500万元资金补助将用于支持实验室研发基础设施的建设。实验室将在哈尔滨、北京两地建设电子政务建模仿真服务、项目管理与客户服务、建模仿真平台研发等3个中心,下设顶层设计规范、信息资源组织模式、需求获取与应用建模、建模理论与仿真技术、政务建模与制度工程、行为规律与网络性能、政务数据中心外包、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电子政务海外合作等9个研究室及网络通信、计算、运行与安全管理等3个平台。
在未来2年内,实验室将立足我国信息产业发展需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突破前沿关键技术,为推动电子政务建模仿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实现技术创新成果的规模化、产业化推广,同时为社会培养电子政务及信息化建模仿真领域的创新人才。学校将以大学科技园作为实验室实现创新技术向产业化推广的平台和窗口,不断加大对实验室后续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学校快速切入国家信息化行业领域,以先进的技术产品服务,提升学校服务“两化”建设的能力,精心铸就工程“智”造的品牌标志。
后记:自主创新,协同发展,打造品牌,引领未来——是电子政务建模仿真国家工程实验室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在这一创新力量的推动下,实验室将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向着信息化技术前沿阔步迈进。
风雨兼程,励精图治,厚积薄发,生生不息——是电子政务建模仿真国家工程实验室走向信息化技术前沿的利剑。在这一利剑披荆斩棘的开拓下,实验室走过了艰辛的8年,让我们期待这个优秀的团队缔造出下一个8年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