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学校实施了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的院系目标责任考核制度,首次与设有硕士点的16个院系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经过近1年的发展建设,16个院系在各自关键性指标上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发展任务,分别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等侧面形成不同亮点与特色,进一步找准了发展力点与突破口,营造了方向聚焦、上下联动、协同配套的学科建设环境。
13日,学校在启航活动中心贵宾会议室对责任书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测评,并对2015年目标责任书制定工作进行总体部署。
全体在校校领导、校长助理出席会议。组织部、学科办成员单位负责人,各院系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16个单位负责人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综合管理4个方面,对2014年学院重点推进工作的思路、做法及成效进行总结汇报。

副校长姚郁对2015年度目标责任书制定工作进行总体部署。他指出,要不断深化对签订目标责任书这一工作的认识,明确以学科建设为导向开展院系绩效考核的重要意义。2015年目标责任书的制定工作,各院系要紧密结合学校2015年度重点工作考虑开展目标责任书的设计;要面向发展实际中的主要问题,明确自身定位,抓住主要矛盾,以标志性工作和重大任务的谋划为牵引,设计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他强调,站在国家从“十二五”向“十三五”过渡的重要历史时期,要密切关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高等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兄弟院校、行业发展动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院的年度目标责任书的制定工作。年度重点标志性工作的提出要具有带动性、长远性、可持续性,要以关键性指标的提升为突破点,以更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推动学院内涵发展与内涵式建设,力争在高等教育体系构建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形成更有利的学科建设发展趋势。

校长刘志刚指出,目标责任书是学校积极探索以学科建设为导向的院系绩效考核制度的一项重要探索,也是落实学校三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推进五大转型升级工程的重要举措。强化院系目标责任考核和机关部门关键业绩指标考核,是深化校院二级办学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责任书的签订标志着学校管理模式的重要转变,促进学院以更高的责任意识,真正把学院变成办学的主体,发挥“院办校”的优势,促进学院个性发展与学校整体提升的有机统一。他同时指出,全校上下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的共识已经形成,内涵建设与内涵式发展已成为主旋律,良好的文化氛围有力地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改善了科研结构、提高了师资队伍总体水平,学科综合实力逐渐提升,学院发展内生动力不断扩大。年度目标责任书的制定要将学院的长远发展与现实需求结合起来,年度任务与长期目标结合起来,体现合理、科学、个性化,梳理学科建设思路、突出重点任务、明确发展目标的过程,不断加强学院内涵建设与内涵式发展,促进学校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提升。

校党委书记谷焕民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一年来院系干部师生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发展成绩。他指出,各院系在提高学院学科发展水平上作出了深入思考,采取了积极有效的举措,在各院系的积极谋划、机关部门的组织协调、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发展成效。要正确看待并不断改进绩效考核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充分激发院系发展动力、激发教师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学术志趣,构建责权对等、充满活力的校院两级关系。要通过深化绩效考核工作,不断提升发展理念、形成发展共识、凝聚发展力量。要通过指标的制定和落实,真正把握实现学校主导、院系主体的内涵,推动学院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的统一,使院系和机关职能部门真正形成发展共识,通过更加有效的制度激励,更好地汇聚师生员工的智慧力量,使各项工作不断迈向更高水平。

根据院系互评、相关机关职能部门测评结果,经学校3届68次党委常委会研究,确定船舶工程学院、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等6个学院2014年目标责任考核结果为“优秀”。
按照学校《关于启动2014年院系目标责任书考核及2015年院系目标责任书制定工作的通知》,2015年院系目标责任书的签订遵循“问题导向、因地制宜,主动谋划、校院结合,大事牵引、以点带面”的基本原则。2015年目标责任考核单位除首批签署目标责任书的16个单位以外,新增国际合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国防教育学院、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等4个单位。2015年度的目标责任书制定工作与去年相比的主要流程变化是,由学科办成员单位研究讨论形成2015年学科建设有关重点工作考虑、各院系形成目标责任书初稿、学科办成员单位与院系会商后形成讨论稿提交党委常委会核准,并最终签订目标责任书。